练习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那么我们如何做到“用意”呢?今天我们就以陈式太极拳为例,讲一讲陈式太极拳对“意念”的要求。希望听完讲解之后,能对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广大爱好者有所帮助。
学习陈式太极拳,需要注重“意念”的激发,能够使自己在练习时思想集中,不被周围事物干扰,让自己存在于一个无极的空间。
陈式太极拳“意念”的三个要素
一是想到“松与静”
我们不仅身体要放松,也要学会大脑会放松。好比我们初次上台演讲一样,如果思想不放松,思想紧张,也许到台上什么都会忘记,身体会出现僵硬。所以只有学会如何放松,才能做到顺其自然,超常发挥。这是初学者非常重要的。“松”,也是练习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思想集中于一个“松”上,无论练习桩功,还是练习套路,都要求想到“松”。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够处于放松状态。
“松”后必要入“静”。这种静是要求我们是意识形态上入静,也就是在我们练功时要注意大脑集中点,不能左顾右盼,不能想七想八,要把思想集中于练拳上。“静”并不是静止,而这里的静,就是要求我们大脑专一,想着同一问题,在打拳时,你可以想到动作对不对,动作不对时要调整,哪里还没放松,哪里还出现紧张。
所以说,掌握这层关系,也就是掌握了“用意”的第一个要素,放松是前提条件。
二是想到“静与意”
刚刚我谈到了“静”字,实际我们静的目的就是思想集中,这种静都是由“意念”来引导,意念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意念相对集中,帮助大脑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但初学者往往是过不到思想集中,总是想这想那,或总想着内气如何运行等等,反而违背了清净无为的原意,初学者只要保持思想上的清净,把思想集中在练拳动作上,专心想着打拳,不胡思乱想就行。
我们初学太极拳时,就好比我们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不东倒西歪,初学太极拳,身法上只要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要求如,弓步、马步、虚步、丁步、开步和收步等等,动作力求规范,拳架运动的方位和路线,初学者知道这些就足够了,至于不可出现其它毛病等以后慢慢调整,不宜深究,一步一步来,功到自成。关健是要掌握好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作到柔软松沉,开合大度,使整套拳打的大方顺遂。
练习太极拳,养成用“意”练拳是很重要的,意是思想的反映,是人的指南,是人的精神。我们在这所讲的“意”,有二种说法,一种是初学者用意念想着熟练架子,一种是用意念引导内气打拳,这是二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从而反映出练拳的不同风格。你看他在那慢慢的打太极拳,在那里慢慢的摸,有人不知道怎么去摸,那叫瞎摸,有人是在用意念打拳,用意念引导拳,这二种拳路是不同的,差之毫哩失之千里呀!
由此可见,思想集中对于我们对意念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大家多多领悟。
三是“意与气”
太极拳的特点是内外兼修.当然初学者,是不能理解这些的,意与气的形成,要针对中级和高级阶段而言。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不仅是对形体的锻炼.还有对意、气、神等内在的东西的修炼。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心为驱使.神为主帅。”这里.武禹襄阐述了练习太极拳时心、气、神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如何把心、意、气、神和身体动作结合起来呢?我的体会是:
第一是从心静体松入手.心要静.体要松。
第二是用意来指导动作.这就是”心为令”.也就是意在动先。其实,不仅太极拳如此.任何其他的运动.都是意在动先的。练习太极拳.更强调用心意来指导动作。
第三是要善于养气。武禹襄说:“气以直养而无害。”这是太极拳的精髓.也是太极拳能够养生、使人健康长寿的根本原因。
气,是身体内细胞运动而产生的能量,是生命的根本,气是无形无色无味,是人看不到的物质,但气又联系着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形体内外得到统一。练拳时,要以意领气,意气相随,注意呼吸与动作配合。“气为血之师,血为气之母,气赖血养,血靠气行”。
有呼吸才有气血的调和,呼吸在太极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通常知道,我们肺活量大的人,身体就强,精力旺盛,。相反肺活量小,或是弱,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心脏的搏动,血液的循环,是受植物性神经支配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可以用呼吸去推动它,用呼吸锻炼我们的肺活量,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血管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