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念?意念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体悟。意念讲的不是套路的结构、动作的要领.而是一种感悟。
陈式太极拳追求的是灵感、灵敏和速度.要求“用意不用力”。这是因为.意念集中了.周身放松了,才能肢体协调.内气贯通.然后。
才能产生速度.产生力量。这种力量是在高速运动中产生的冲击力.不是低速运动产生的推力。所以,太极拳的松柔.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不用力就是松柔、用力就是刚硬。
在不失劲掤的条件下,放松下沉.这叫柔;刚则是通过速度产生一种灵活性的力量.是一种松活弹抖的力量。
“用意不用力”,是要求思想洁净、精神集中.达到入静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拳术演练。“不用力”是说在初学阶段.初学者很容易用僵劲拙力.这时你要放松,不要刻意用力。
太极拳还要求“劲断意不断”,是说在定式时.动作停止了 劲力似乎断了,但是意念没有断,这是内气回归丹田的一种表现其中蕴含着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内气回归丹田时丹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膨胀力,身体既有收缩又有膨胀.极其灵敏。从外形上看,劲断了.但是,内气通过意念.在周身贯串得非常饱满。
随时都可以喷发而出。这种感觉是初学者感受不到的,要达到中高级阶段才能有所体悟。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 则是说意念是一种灵感、意念始终集中在这个灵感上就非常灵活,如果没有这个灵感,没有圆活饱满的内气感觉刻意地用力.去追求某种感觉,就不会灵活就滞重。
总之,太极拳的意念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也是难于把握的。我认为,练习太极拳.在不同的阶段对意念有不同的要求。
学习陈式太极拳对意念的要求,我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学阶段
练习者的意念主要是仔细看老师的示范动作。思考、记忆动作的要领、套路的结构等问题。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由浅入深地引导。
这时如果要讲一些“意守丹田”、“劲断意不断”、“用意不用力”、“内气运行”等等意念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接受的.而且很容易出偏差。
第二个阶段
练拳达到套路熟练、动作规范标准的程度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练习者手上会出现麻、热、胀的感觉,这是有了初步内气的表现。
此时,可以开始讲一些意念的问题。这时,学生练拳时的意念是动作协调、周身放松、内劲连绵不断,要把手上的感觉保持住不要跑掉,贯串始终。
以上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外形引动内气让内气与外形结合,使内劲连绵不断:第二个阶段的意念是调整身法.让这种感觉不要跑掉。
能够贯串始终意识连绵不断地跟着动作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会产生内气注入丹田的感觉,丹田充实饱满这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
这时意念要引导内气下沉丹田,在每一个动作的定式时,都要用意把内气完全收入丹田。内气回归丹田的感觉是沉重、饱满。
第四个阶段
是用意使内气下到脚上.降于涌泉穴。要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达到这个程度,就有步法轻灵稳健、稳如泰山的感觉。这时你才能体会到内气在周身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