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
意即心意、意识。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问:运行之主宰?曰:主宰于心,心欲左右更迭运行,则左右手足即更迭运行。
心欲用缠丝劲顺转圈,则左右手即用缠丝劲顺转圈。心欲沉肘压肩,肘即沉、肩即压。
心欲胸腹前合,腰劲塌下,裆口开圆,而胸向前合,腰劲刹下,裆口开圆,无不如意。
心欲屈两膝,两膝即屈,右足随右手运行,左足随左手运行,两膝与左右足皆随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不得不从乎心也。
吾故曰: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以上所言,即是心意与动作的关系。《拳论》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
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由此可知,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的密切关系。
在走架子时,一举一动都是在意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呼吸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呼蓄吸,顺其自然,心意不可使气,轻轻运转,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实战性的竞技运动——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
武术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而摔法只讲摔,不阱打,几千年来就一直独立发展,其他四种虽也综合锻炼,但仍各具特色。
古代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也就说明这种分歧。
与戚继光同时代的名手,如山东的"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等,也都各具一技之长。
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
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
而前人所苦心积累的点滴经验,也因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
这就是我国古代一些拳种在教传之后"失其真意"或竞技无一人传习的原因之一。
陈王庭以沾、粘、连、随、掤、捋、挤、按为中心内容,在螺旋缠绕的基础上,创造了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法。
练习大脑反应和皮肤触觉的灵敏性,综合了踢、打、摔、拿、跌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
譬如拿法,它不限于拿人的关节,而是着重拿人的劲路,这就高于一般拿法的技巧。
陈氏太极拳这种推手方法,技击性较强,因此对发展体力、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都是行之有效的。
这种推手方法代替了假想性和象征性的花假手法,解决了实习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习的竞技运动。
双人粘枪法也同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