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是身体的自我调节过程,通过将食物的残渣排出体外,能让肠道有余力去吸收新鲜的食物和水分。拉屎不正常的人,消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时而会有不想吃饭、厌食等和消化道相关的表现。
多数人拉屎的频率都是一天一次,但一天一次并非是拉屎的标准。排便次数因人而异,每个人由于体质不同以及所进食的食物不同,次数是不一样的,只要满足以下标准,排便就可以说是正常的:
每天的排便次数1-3次,或者每周的排便次数在2-3次,粪便的重量在150-200克之间,含水量在60%-80%之间,拉出的粪便形状为香蕉状,颜色为香蕉黄。成人一天大便几次是正常的?
如果不符合标准,是否就意味着便秘呢?
由于春季气候干燥,肝火易旺,中老年人肠道功能减弱,消化能力低,便秘在这一季节就更多见。人们也对便秘过分担心,但真正的便秘有自身的标准,即:每周排便次数低于三次,且排便费力气,粪便干硬、量少,持续时间在六个月左右。
单纯的排便次数多少,排便费力与否,干燥硬结与否,都不足以称得上便秘。排便次数多少和饮水量以及饮食等因素是有关系的,人的饮水量过多或者受寒,有可能会影响到体内水液的平衡,增加排便的次数,一天排便可能在四五次以上,甚至拉出的大便都是水样的,这样的情况就被称为是腹泻。排便次数少,则是饮水量过少,加上水分流失严重,吃多了辛辣食物等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肠道失去光滑,大便水分少,就会显得干燥硬结,而排泄不出去,从而减少排便次数。只要调整了饮食,增加了饮水次数,排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中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弱,对事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慢,大便次数也会减少,稍微减少了饮水量,排便就会感到费力气,就更属于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