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体里,各处都有血液在流动。血液的作用,是全身性的。不管是调节体温,向各部位提供营养,输送氧气,还是维持免疫功能,都离不开血液的支持。血液流动性的强弱,对各项机能,有一定制约作用。流动性越低,会有很大可能引起血管疾病。
很多中老年人,常会说到血液黏稠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血液黏稠,危害非常大。越是黏稠的血液,说明里面含有的沉淀很多,容易在血管壁上粘附,或引起血管变性。诸多严重疾病,像是脑卒中,心梗,都跟血液黏稠有一定关系。血液黏稠要喝水怎么喝才有效?
改善血液黏稠,方法是比较多的。人们先想到的,肯定是多喝水。喝水确实是比较有效的措施。水分被肠道吸收后,会进入体循环,能将血液的浓度调低,有保养血管的作用。喝水是有讲究的,喝的量不够,或喝的方法不对,会降低改善血液黏稠的效果。
正确喝水,有一些要求
首先是喝水的量,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喝水,在一千五百毫升左右,多一些少一些都行,吃三餐也能获取水分。而血液黏稠的人,单纯喝水,可以在两千毫升左右,稀释血液的效果较高。之所以不说喝水的越多越好,是处于对肾功能的考虑。盲目增加饮水,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还可能水中毒。
喝水还要注意频率,不提倡一次性将饮水量喝尽。降低血液黏稠度,是一种动态要求,需要长时间保持,而非短暂的需求。一次性喝太多,短期内效果好,但没过多久,血液的黏稠度就会上升。将饮水分解成五到六次来完成,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