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依据临床症状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
1.耳部症状? 由于咽扁桃体肥大及鼻咽部炎性分泌物积聚,使咽鼓管咽口受阻,可并发非化脓性或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耳闷等症状,甚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可能通过4个方面起作用:①造成咽鼓管机械的和功能性的阻塞;②阻塞鼻咽部导致咽鼓管逆流;③作为致病菌的“储蓄池”;④局部免疫异常。因此临床上切除腺样体可作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段之一。刘月辉对54例小儿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腺样体的病理性肥大及慢性鼻窦炎是影响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早期中耳置管及采取积极有效方法去除病因在本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腺样体肥大儿童较正常儿童听阈下降 1.1~4.2dB,中耳压力低60~70mmH2O(8.00~9.33kPa)。
2.鼻部症状? 咽扁桃体肥大常并发鼻炎、鼻窦炎。病人有鼻塞、流涕、张口呼吸、流涎、讲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等症状。有腺样体肥大者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在14.3% 到30.1%,腺样体正常者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只有7%到9.8%,有明显差异。
3.头痛? 杜英华等发现8例青春期腺样体肥大,有久治不愈的头痛及脑电图异常改变,临床误诊为神经性头痛等,经多方面治疗症状不见好转,CT检查发现肥大的腺样体阻塞鼻咽部。为与鼻咽部其他疾病相鉴别,经病理检查证实腺样体肥大,手术治疗后疗效良好。
4.呼吸道感染症状? 由于炎症下行,分泌物刺激呼吸道黏膜,常引起咽喉、气管及支气管炎,故病人可出现咽部不适、声音改变、咳嗽吐痰、气喘、低热等症状。
5.“腺样体面容”? 由于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狭长,硬腭高拱变窄。牙齿外突,牙列不整,咬合不良,下颌下垂,唇厚,上唇上翘,下唇悬挂,外眦下拉,鼻唇沟浅平。加有精神萎靡,面部表情呆板、愚钝,即成所谓“腺样体面容”。
6.全身症状? 主要为慢性中毒症状及神经反射症状。表现为营养发育差、鸡胸、贫血、消瘦、低热、消化不良、易乏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烦闷、易惊、性情暴躁、夜间睡眠磨牙、遗尿等。
7.局部检查? 可见咽部充血,咽后壁附有炎性脓性分泌物。一般幼儿用指诊法,经口腔于患儿鼻咽顶部触及柔软的条块状组织,指端常染有血迹。颈部可触到肿大的淋巴结。
8.鼻咽部X线? 鼻咽侧位片对于诊断腺样体肥大既经济又准确,常作为诊断的依据,CT和MRI一般作为辅助诊断。Elwany提出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率大于 0.73,可作为诊断腺样体肥大的标准。鼻咽侧位片示鼻咽软组织增厚。鼻咽部透明空腔因腺样体的占据而狭小。干板摄影具有边缘增强效应,与鼻咽部含气空腔对比后病变显示清楚,亦可显示腺样体。胶耳患儿和正常组对比,腺样体的厚度无差别。而软腭与咽后壁的气道间隙明显狭窄,胶耳组均小于4mm,正常组只有 15%个体小于4mm。
9.鼻咽内镜? 用鼻咽内镜观察鼻咽部顶、后壁以0°镜为主,观察鼻咽侧壁以60°为佳,因为60°镜面与咽鼓管咽口平面平行,观察咽鼓管咽口和咽隐窝最直观。可以清楚地观察咽鼓管咽口形态和咽鼓管圆枕上增生的淋巴滤泡。鼻咽内镜检查腺样体肥大者可见鼻咽顶部后壁有肿大的腺样体团块,呈橘瓣状排列,其间有数条纵沟。腺样体特别肿大者,橘瓣状表现常不明显,代之以结节状改变,被覆分泌物。如果腺样体结节状肿大并伴有长期的全身感染性症状,而排除其他疾病,特别应排除鼻咽部肿瘤的可能,应考虑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的可能。因为咽鼓管咽口的形态与中耳疾病密切相关,有必要明确腺样体对咽鼓管咽口的影响情况,根据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将其分为3度。Ⅰ°:腺样体肿大向鼻咽腔内突出,腺样体表面纵沟变浅或消失,可窥及咽隐窝和咽鼓管圆枕与咽后壁的黏膜皱褶。咽鼓管咽口无受挤压表现。 Ⅱ°:腺样体肥厚占据较大鼻咽腔,阻塞咽鼓管咽口或咽鼓管咽口受挤压变形。Ⅲ°:腺样体肥大占据大部鼻咽腔,腺样体前界与鼻中隔后缘接触。双侧鼻后孔受不同程度的阻塞。腺样体的大小与鼻腔阻塞和打鼾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相关,与化脓性鼻窦炎无明显相关。内镜检查是微创伤性检查,可提供较鼻咽侧位片更多的临床资料,或弥补X线非直视的缺陷。对于临床判断腺样体的大小、准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有较大价值。
10.CT、MRI? 水平位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肥厚影,左右基本对称,腺样体肥大较重者,双侧咽隐窝消失或留有窄缝隙或仅有软组织界限的密度变化。咽鼓管咽口受压向前移位。需与鼻咽癌之影像相鉴别,鼻咽癌者肿块多偏于一侧,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密度稍有差别。尤其肿物向翼腭窝和颅底有侵犯时多可见占位性病变对周围组织的挤压和侵蚀之特征。
11.声谱分析? 对腺样体患者的呼吸音进行声谱分析发现,声谱的优势部分向高频移位。该检查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