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梗阻的部位和性质及产生的速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引起泌尿系梗阻的原发病若比较易于发现,如泌尿系结石,肿瘤等,临床上便很少出现肾积水的表现。小儿肾盂的容量随年龄而异,1岁左右为1~1.5ml,5岁以内小儿约每岁增加1ml,以后逐渐接近于成人为5~7ml。故只有肾积水达到较严重程度时,才会出现腹部肿物或肾功能衰竭的病象。肾积水的另一类表现是间歇性梗阻引起间歇性肾积水。此外,肾积水最初的表现可以是急性泌尿系感染或生长迟滞,如果没有注意到梗阻的因素,则会延误正确的治疗。幼儿尿路梗阻可表现为尿失禁,夜尿症等。下尿路梗阻时引起排尿困难、尿频和尿不尽感,虽有双肾和输尿管积水,但无临床表现。上尿路梗阻本身并无病象,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异位血管压迫等所致肾积水达数百毫升,甚至可达1000~2000ml,则出现腹部肿物。下尿路梗阻表现为充溢性尿失禁,而上尿路梗阻巨大肾积水有大量尿排出时,也可有尿失禁及夜尿。当尿液积滞时,可有腰腹部酸痛或胀痛,恶心,呕吐和尿量减少。当梗阻缓解后,疼痛消失,排出大量尿液。腹部检查,有时可触及肿物。由于肾积水可无自觉或客观症状,潜在进行性双肾病变能引起尿毒症。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和贫血等,并可伴有高血压。尿道狭窄并发尿道炎时,可引起慢性附睾炎,尿道感染严重时并发尿道周围脓肿,脓肿破裂形成尿瘘。
Campbeu(1951)分析小儿肾积水828例,其中临床512例,316例系15919例尸解所见,详见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病例是婴幼儿。
梗阻性肾病由多种病因所致,临床表现取决于梗阻原发病因、梗阻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常见症状提示梗阻部位情况(表2)。
1.下尿路症状
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神经源性膀胱或膀胱肿瘤侵入膀胱颈内,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流细小。根据梗阻的持续时间和程度不同,可出现急、慢性尿潴留或假性尿失禁。
2.上尿路症状
输尿管狭窄、结石移动,表现典型肾绞痛和血尿。当肾积液时,可扪及腹部包块。
3.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
多尿、夜尿、烦渴;肾小管重吸收受损,尿盐大量丢失,可出现高渗性脱水,出现高钾高氯性酸中毒。
4.肾功能不全
双侧梗阻性病变引起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体重减轻。
5.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时,表现为畏寒、发热,脊肋角疼痛或压痛,尿烧灼感,尿液混浊。下尿路感染时,表现尿频、尿急及尿痛。
6.肾结石
既是梗阻的原因,又是尿路梗阻的并发症。结石多数为鸟粪石形(磷酸铵镁-碳酸钙),这是因为尿流不畅,细菌易停留生长繁殖,含尿素酶的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尿中氢离子,升高pH,引起磷酸铵镁-碳酸钙沉淀,形成结石。
7.高血压
梗阻性肾病高血压发生机制与其他肾实质性高血压一样,由细胞外液容量扩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跃及扩血管物质减少等因素引起。单侧或双侧梗阻解除后,高血压可自行缓解。
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症可见于肾肿瘤、肾囊肿、多囊肾或肾积水患者。梗阻性肾病红细胞增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和释放增多有关。
9.尿性腹水
新生儿或婴儿梗阻性肾病时,偶见尿液自发性外渗入腹腔,引起尿性腹水。此时腹水肌酐/血清肌酐比率变为3∶1,而非尿性腹水比例为1∶1,此点可供鉴别。
1.病史和特征
具有典型的病史和体征者,诊断常无困难。但有时病变潜伏多年而未被发现。因此,任何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应注意有无梗阻性肾病。对反复尿路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应提高警惕,进行细致检查。既往有肾结石、妇科疾病及手术、肠病或其手术史者,也是诊断线索。
2.影像学检查
是主要确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