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轉變,心臟病目前成為了香港人的第二號殺手,而突發性心臟病更隨時能在瞬間奪去人的性命。面對這種可怕的病症,大家需要由多方面着手,除了要在生活細節上有所預防之外,亦要留意身體的細微病徵,最後更要清楚治療急性心臟病的最有效方法,即使不幸真的發病,也可以做出正確而迅速的回應,將其傷害性減至最低。
急性心臟病與冠心病
心臟病分為多個不同種類,既有先天性的心漏症,也有後天性的風濕性心臟病,而在眾多類型的心臟病之中,最為人熟悉的則是急性心臟病。近年,報章上不時會出現與急性心臟病相關的新聞,就好像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亦罹患此病,令不少市民對它有了深刻的印象。在西醫學裏,急性心臟病泛指忽然出現的胸口痛或心絞痛等病徵,它們大部分都由冠心病所引起,因此很多時提到急性心臟病,都會被視為冠心病。
香港心臟拯救中心總監陳偉光醫生指出,冠心病的全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位於心臟表面,是為心臟肌肉提供血液以維持其正常運作的血管。而冠心病,就是指這些血管出現了問題,令心臟肌肉未能得到足夠的血液以獲取氧分和營養,失去正常的運作功能,因而引發的心臟疾病。出現這個情況,一般是由於身體攝取過多的脂肪和膽固醇,並聚積於冠狀動脈的內壁,令其直徑變得狹窄和出現粥狀硬化,使血流量減少,嚴重者冠狀動脈更會完全閉塞。
對於長者來說,因為身體機能多方面退化的關係,心臟血管亦會變得狹窄和失去彈性,更易出現硬化和閉塞的情況,令冠心病發病率進一步提升。
檢查和及時治療
陳醫生補充說,在未發病的時候,冠心病患者一般並沒甚麼表面上的病徵,所以不少患者即使身患此致命病症仍然懵然不知。可是,當患者進行較劇烈的運動如上落樓梯和跑步等,又或者情緒激動時,心臟肌肉的工作量會上升,收窄了的冠狀動脈就不能提供足夠的血液予心臟肌肉,令患者出現喘氣、胸口作悶及出現胸痛等病徵。所以,當大家發現身體出現這些情況時,就務必要即時找醫生進行檢查,了解自己是否患有冠心病。
冠心病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藥物和手術兩種,對於情況普通、尚未發病的患者來說,藥物治療加上健康的生活模式,就可以將病情控制。不過對於急性發病的患者來說,要減少冠心病對他們身體的傷害,把握治療時間極為重要。根據報告指出,治療的黃金時間為十二小時,若果能於病發十二小時為病人進行治療,就可大大減少心臟因缺血而造成的傷害,增加治療的成功率。而越早進行治療,治療成功的機會便越大。
陳醫生再指出,在藥物治療方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接受溶血栓療法(Thrombolytic Therapy),亦即於患者的靜脈中注射溶血栓藥物。如此,於冠狀動脈內的血栓便能得以溶解,恢復心肌血流,防止血管閉塞。除此之外,醫生亦可選擇即時為病人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亦即廣為大眾熟悉,俗稱「通波仔」的手術,將閉塞的血管打通。
根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若患者能夠及時進行通波仔手術,可降低死亡率及減少併發症的產生,增加完全康復的機會;同時,亦能減少康復住院的時間,是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最有效方法。
總括來說,如果突然出現胸口痛徵狀,應盡快求醫,以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和減低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