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1、肾主耳,足少阳胆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本病的产生,首缘于母体胎中肾气不足,影响耳部发育,出生后遗留耳前窦道,日久浊邪结聚,复因肝胆湿热上蒸,湿热浊邪久蕴化脓而成。
2、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为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瘘管是一种可有分支而弯曲的盲管,其外口常位于耳轮脚前上方。管腔盖有复层鳞状上皮,腔内含有鳞屑物,挤压瘘口周围,偶有少许黏稠皮脂腺样物自瘘口溢出。一旦感染,则红肿痛而化脓,可反复发作。
3、先天性耳前瘘管为一种遗传性疾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时有外显不全。
4、先天性耳前瘘是胚胎时期的第一鳃沟融合不全在耳轮脚前留下的瘘管,是耳科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感染,切开排脓,局部换药,当炎症控制,再行瘘管切除术。对耳前瘘管感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为:局部经过常规消毒后切开脓肿进行排脓,而后用耳科4号刮勺在伤口内沿瘘管走行刮除炎性组织碎片和水肿管壁直至盲端,刮后外敷中药药膏,如一效膏(由朱砂、滑石粉、炉甘石等中药炮制而成,用麻油调成糊状),一日一次换药,直至痊愈,瘘管周围炎性肉芽肿或常年不愈的瘘管亦可用同样方法治疗,2~3周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