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被称为功能最齐全、程序最复杂、存储量最大的“智慧电脑”,作为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它主导人体的知觉、运动、思维、记忆。脑部一旦“缩水”,脑细胞大量受伤死亡,也就意味着这功能的逐渐消失,也就是我们在医学上所称的“脑萎缩”。医学上称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以老年人多见。
引起儿童脑萎缩的原因多种多样,任何有可能造成儿童脑部缺血、缺氧的疾病均可诱发儿童脑萎缩。脑萎缩主要由各种病因造成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普遍表现为脑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缩小,蛛网膜下腔及脑室、脑池扩大。临床常见的病因主要有脑血管畸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胎儿期宫内感染、围产期脑损伤以及脑外伤脑实质出血后遗症等。有50%以上的胎儿窒息会演变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5%以上的胎儿窒息会发展成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围生期脑损伤恢复期会演变成脑萎缩。患儿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智力障碍、肢体残障、脑瘫、语言障碍、癫痫、抽搐、动作迟缓、疼痛发作、发育迟缓等,非典型症状主要有阵发性屏气样发作、嗜睡等。
中老年之所以成为脑萎缩的高发人群,则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下降,脏腑功能、免疫功能低下,加下外界某些因素的影响将会造成脑部退行性病变。其中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引发中老年脑萎缩的病因,如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等疾病。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变慢、血管壁粗糙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的附壁血栓形成、血管腔变窄甚至堵塞,导致了血管分布区域的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萎缩甚至坏死,最终形成脑萎缩。患者以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发展为痴呆、语言障碍、终至智力丧失等为其临床特征。
脑萎缩根据部位可分成大脑萎缩、小脑萎缩、橄榄体萎缩、桥脑萎缩四大类;根据涉及范围可分为局限性萎缩和弥漫性萎缩。大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衰退疾病,常表现为记忆、智能方面的障碍。小脑萎缩、橄榄体萎缩、桥脑萎缩是一种以共济失调为主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常表现为走路姿态摇晃、平衡能力较差、语言吐词不清等症状。其实,无论患有哪种类型的脑萎缩,都会对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与巨大的压力。
然而,关于脑萎缩病如何治疗,一直是摆在中外mansion88 app 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脑萎缩主要是由为一种或多种因素造成脑细胞受损、变性、坏死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人类大脑神经细胞一旦发育成熟将不会再分裂、增殖,所以,一旦坏死将意味着部分脑细胞消灭。所以,对于脑萎缩病的治疗,最终所面临的难题就是脑神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mansion88 app 临床所研究,迫切需要攻克的问题。
中枢系统胆碱能功能失调,在人体大脑中有些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来进行神经细胞的相互联系,这些统一称为胆碱能系统。此系统在额页基底部有许多神经元,它们向整个脑皮质投射,但特别集中在叶的海马区、杏仁核。这是学习和记忆的脑区,也是脑萎缩早期受损最严重的区域。同时额页基底部的胆碱神经元也明显减少,其程度与脑萎缩的病情相关联。
研究发现,中枢信息传递系统失常,脑萎缩患病期中枢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正常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致使一些分子较大的治疗药物无法穿透“血脑屏障”发挥作用。一直以来,临床对于脑萎缩药物治疗则是选择一些小分子结构的药物,目的就是尽可能的穿越血脑屏障,使药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达到营养神经组织,改善患者病情。药物治疗至今仍然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脑萎缩治疗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很难使患者治疗时做到治疗无忧。
随着医学科研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临应用使众多医学领域所面临的众多疑难疾病治疗难题得以攻克,当然其中也包括脑萎缩病。研究实验证实,从正常人血液中所提取到的神经营养因子种类繁多,经过体外增殖再移植到脑萎缩患者体内之后,神经营养因子能够保护脑神经元免受损害及具有修复作用。神经促生长因子还能够激活神经元再生,从而建立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将能最大程度的改善脑萎缩患病症状,提高机体生存质量。此项研究成果为脑萎缩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光明。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脑萎缩主要患病人群及治疗现状,我们知道对于已发生脑萎缩的患者,给予患者适当的、符合患者个体差异的正常治疗和康复护理,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所以,对待脑萎缩病,一定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少该病的患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