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核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部分淋巴结核患者会出现低热、消瘦等症状,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对于已经形成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应及早诊断和治疗,来尽量缩短疗程,促进康复。疾病治愈后还要注意营养,避免过度疲劳,防止机体抵抗力下降。
颈部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病缓慢,常偶然发现黄豆大、鸽蛋大或鸡蛋大,开始无痛,质地较硬,具有散在性、活动性,无粘连,有轻度压痛的肿块。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活动度逐渐减少,可排列成串珠状。
淋巴结核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后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消瘦、低热等,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中医所称“瘰疬”和民间俗称“老鼠疮”,均指淋巴结核。淋巴结核复发率高,西医多用治疗肺结核的药品治疗淋巴结核,效果都不理想,同时对肝、肾功能影响也较大。手术治疗易复发,故手术治疗及西医西药治疗都不予采用。
淋巴结核多在颈部一侧或双侧长出疙瘩,逐渐长大,不痛不痒,推入滑动,无明显压痛,如身体抵抗力低则逐渐增大,皮肤发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脓液,中医称之谓“老鼠疮”。反复溃烂少,部分淋巴结核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
有明显的淋巴结周围炎,明显的疼痛及压痛,活动受限,中心部开始变软,如以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可使病变趋向增生、钙化、结疤。
如病情未得到控制,肿块由坚硬逐渐趋向软化,而软化是由于干酪样变或液化而形成,局部无热,不红或皮肤发红。触之疼痛,有波动感。一旦破溃,可流出牛奶样或豆腐渣样脓液。
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可形成瘘道或溃疡,常流清稀脓水,破溃口多呈潜行性空腔,创面肉色灰白,四周皮色紫暗,缠绵难愈。
根据结核病接触史局部体征,特别是已形成寒性脓肿,或已溃破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时,多可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作胸部透视,明确有无肺结构。对小儿患者,结核菌(结核菌【译】: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素试验能帮助诊断。如仅有颈淋巴结肿大,而无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
温馨提示:淋巴结核与其它部位的骨结核一样,基本上都是从肺部的感染而来。如果病人得了淋巴结核,而没有肺结核的表现的话,也就没有传染性的,家人可以和病人在一起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其有了全身的表现,如出现潮热、盗汗、疲倦、厌食、消瘦、闭经等全身症状,或者有脓液流出,家人就要高度的重视起来,破溃流出的脓液含有大量的结核菌,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传染。
【参考文献:《结核病知识问答》《现代结核病防治365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