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当病人因严重的头痛寻求医治时才诊断出动脉瘤,往往这时动脉瘤已破裂。在脑动脉瘤破裂之前,许多病人一般无症状,与正常一样。脑动脉瘤象一个“气球”,生长在动脉壁上,瘤壁极薄,易破裂,人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随时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其最严重症状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即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突发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头颈强直、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扩大和表情麻木甚至意识丧失等。脑动脉瘤是SAH最常见的原因,早期死亡率高达40%。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凶险,10~15%的病人来不及送至医院就已经死亡;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为60~70%。因此脑动脉瘤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再次破裂出血,如怀疑为脑动脉瘤,应及时做DSA-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则是在股动脉穿刺插管,套微导管,将大小合适的钢圈送入出血部位进行栓塞。通俗地说,这就像混凝土浇筑大厦,在破裂的墙基处用混凝土浇筑,再养护几天,使动脉瘤长死、萎缩直至消失。调查表明,在蛛网膜下腔的治疗中,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各占50%,而到目前,介入治疗已达到90%~95%,外科手术缩减为10%以下。
颅内介入治疗方法对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非常高,同时还需要技术娴熟的辅助检查人员(如放射科、麻醉科医生)的配合。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运用介入疗法治疗脑动脉瘤以来,经历了最开始的球囊技术、上世纪80年代的弹簧圈栓塞技术,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技术,操作性和安全性逐步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