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脑血栓形成的简称,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它是在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在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等因素的作用下,使脑动脉管腔狭窄80%或完全闭塞,造成供血区域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引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等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多发和常见的疾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迅速恶化,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流行病学表明,脑血栓约占同期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82%左右。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24小时至数天。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24小时至数天。前可以没有明显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有关。
血尿常规、血沉、血糖、血脂及心电图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细胞数和蛋白多正常。脑血管造影可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和程度。头颅CT扫描,在24~48小时等密度,其后病灶处可见到低密度区。磁共振(MRI),检查则可在早期发现梗塞部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不仅能测定脑血流量,还能测定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及氧代谢,减低或停止、提示存在梗塞。
脑电图:两侧不对称,病灶侧呈慢波、波幅低及慢的α节律。
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狭窄、闭塞及病灶周围异常血管等。
脑超声波:病后24小时可见中线波向对侧移位。
CT扫描:梗塞部位血管分布区域出现吸收值降低的低密度区。
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体外血栓长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