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是脑部疾病中比较多发的一种,与脑组织退行性改变有关的,以记忆力减退、步态不稳及CT检查发现脑沟增宽、脑室扩大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脑萎缩疾病在不同时期,表现的症状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诊断时要注意观察,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关于脑萎缩疾病的诊断鉴别要点。
脑萎缩病是多因性疾病。由遗传、脑外伤、中毒后遗症、脑梗死、脑炎脑膜炎、脑缺血、缺氧、脑血管畸形、脑部肿瘤、脑中风、癫痫长期发作、烟酒过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病变、脑动脉硬化、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诊断要点:
1、发病特点:多发于50岁以后;起病隐袭,进展缓慢。
2、临床表现:
(1)记忆力减退: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书写、计算、认识能力减退,严重者出现痴呆(痴呆【译】: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
(2)步态不稳:行动迟缓,步履蹒跚,站立不稳,甚至出现震颤。
3、辅助检查:
(1)CT检查示脑回变平,脑沟、脑裂增宽,脑室扩大。
(2)MRI检查亦可发现脑萎缩。
常见的脑萎缩的诊断方法有:
1、询问病史及观察症状,这种脑萎缩的诊断方法可发现其各种神经发生反射均不同程度的迟钝或减低。线反射如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表现迟钝、深反射如二三头肌反射、尺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也可降低,偶可有病理反射出现。小脑萎缩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不能并脚站立、行动缓慢、下肢颤抖、不能沿直线行走、呈醉态步履,步态蹒跚、步幅宽大、病理反射有伯氏征(+)、指鼻试验(+)、跟膝试验(+)、划圈试验(+)。
2、影像检查:通过CT及MR(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少、脑室扩大,也是常见的脑萎缩的诊断方法。如果大脑萎缩可见脑皮质与颅骨板间隙增大,大脑沟增宽增深、脑迴变平缩小,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密度减低。小脑萎缩时可显示小脑纹理粗重,体积缩小影像呈现分枝树叶状,小脑周围腔隙低密度已增大,第四脑室扩大。如果有桥脑橄榄体萎缩在形像上可见脑干变细狭窄,周围腔隙小加宽、橄榄体变偏平或缩小。
3、脑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可见脑动脉血管曲屈变细。脑血流面也可以发现血流减慢,血管阻力增加等现象,同样属于常见的脑萎缩的诊断方法。
温馨提示:脑萎缩的护理措施还有加强患者的营养、改善营养状况,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多读书、多看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适度参加锻炼也都属于脑萎缩的护理措施;增进认知活动,努力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脑萎缩的护理措施有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保障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头部CT诊断基础》、《全身CT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