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最早在《黄帝内经》中有所记载,可见中医治疗脉管炎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最大限度的为患者解除痛苦,避免截肢。中医如何治疗脉管炎好的更快?中医称脉管炎为“脱疽”,治疗需分型,需要查明患者是湿热型、阴寒型还是气滞血瘀型,从而对症治疗。
1、湿热型
此型尚属早期或第三期轻度坏疽,溃疡继发感染者及部分恢复阶段病人,此型为气滞血瘀、寒湿郁久化热的初期阶段,呈湿热交结症状。患肢发凉和怕冷的程度较轻,行走时酸胀、沉重、乏力、足部潮红或紫红肿胀,小腿和足部反复发作游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表现红斑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局部红肿热痛,压痛明显。此时若有溃疡和坏疽,疼痛则加重甚至彻夜不眼,不易步履、精神萎靡。舌质红,苔滑或黄腻。脉多弦数或滑数。
治法:以清热得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可选用茵陈赤小豆汤加减或四妙勇安汤加减。
2、阴寒型
此型多属早期或恢复阶段。是寒邪过盛、寒凝血瘀,经络阻塞而出现的阴寒阻塞征象。患肢喜暖怕冷,麻木疼痛,出早冻足,遇冷上症则甚,得暖则缓。局部皮肤苍白、潮红、紫红色、触之冰凉,属早期者无溃疡或坏疽;属晚期恢复阶段创口愈合,而寒凝征象仍存。舌质淡、苔薄白,时有齿痕。脉沉细或迟。
治法: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选用阳和汤。
加减:熟地20克 鹿角胶9克 干姜9克 肉桂9克 赤芍15克 白芥子9克 红花10克 丹参30克 当归30克 甘草6克。
加减:上肢,加桂枝9克。下肢,加牛膝15克。水煎服,寒重,加熟附子9克,制川乌9克,气血虚,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或人参5克)。
3、气滞血瘀型
此型多属第二期或恢复阶段的患者。主要是气滞血瘀症状,一般无炎症表现,患肢营养障碍,足部紫红、暗红或表紫色,活动后或小腿下垂时,则颜色变深加重,足趾端或足底有瘀血斑点,患肢持续性胀痛,活动时症状加剧,相应部位脉搏消失或明显减弱。舌质红降或紫暗,苔薄白。脉沉细涩。
治法
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主,选用当归活血汤加减:当归30克,红花2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土元10克,牛膝14克,桃仁10克,乳香9克,没药9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偏热,加金银花60克,元参20克,偏寒,加肉桂10克,干姜10克,制附子9克,偏血虚,加黄芪30克,党参20克。
中医如何治疗脉管炎好的更快?对于脉管炎患者来说,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要知道脉管炎严重者,是会导致截肢的。应根据病情和病变范围,选择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结合手术,综合治疗。治疗原则主要着重于改善和增进肢体血液循环,解除和减轻疼痛,挽救肢体,恢复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