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可见于任何关节软骨(透明软骨或纤维软骨)、滑膜、触鞘及其周围软组织。通常是多关节分布,好发于外耳的耳轮、尺骨鹰嘴、指间和掌指关节、指端皮肤、手掌、腕关节、踌趾、踩关节、足背、足底、膝关节贵和肌触等处。这些部位的痛风石一般较易被发现。
痛风石的病因:
年龄因素:
年龄大的人比年轻的人易患痛风,发病年龄约为45岁左右。不过,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营养过剩,运动减少,痛风正在向低龄化发展。现在30岁左右的痛风患者也很常见。
饮食因素: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变,尤其是20~40岁的年轻人饮食中含高能量、高嘌呤类物质者显着增加。有资料显示,此年龄组的痛风病人发病前,90%以上有经常大量饮酒和嗜好 吃肉、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类成分食物的习惯。
体重因素:
肥胖的中年男性易患痛风,尤其是不爱运动、进食肉类蛋白质较多、营养过剩的人比营养一般的人易患痛风。
痛风石有时也会出现于典软骨、睑板软骨、角膜和巩膜等部位。甚至在大动脉、心肌、主动脉姗、二尖0、三尖瓣、舌、会厌、声带和钓状软骨、气管软骨、阴茎、包皮上也会出现痛风石。躯干部,如肩、胸、腹、背、腰、臀等处少见,大腿及上臂等处也少见。可能是这些部位局部温度和血液循环较好.局部组织的pH值较四肢末梢高的缘故。
内脏也可发生痛风石,主要见于肾脏实质。有时可见于输尿管和膀胧。肝脏、胆囊、胆道和胰腺等处罕见。曾有报道在唾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脑、脾、肺未见痛风石。痛风石出现后慢慢由小变大,尿酸盐结晶逐渐增多,内压增高,常常会使局部皮肤膨胀、紧张、菲薄、发亮。加上尿酸盐结晶的侵蚀作用,覆盖其上的皮肤完整性受到破坏,抗牵拉性下降,一旦因摩擦、受压、受冻以及创伤等原因可发生溃烂,“牙膏样”白色尿酸盐结晶物质就会从破溃的洞里“漏,出来。破溃处可形成窦道或疹管。开口周围组织由于尿酸盐结晶的刺傲呈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易继发细菌感染,形成慢性化脓性病灶。破溃处由于血液循环差,细胞再生力弱,加上感染和慢性肉芽肿等原因,难以自行愈合。严重者可引起脓毒血症,导致死亡。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改变。痛风石的形成与病程、血尿酸水平有关。病程越长,发生痛风石的几率就越大。高尿酸血症持续时间越长,越易发生痛风石。反之,痛风石越多、越大,表明高尿酸血症未得到很好控制,即病情越重。有些患者,病程虽己很长,但治疗后血尿酸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很少发生痛风石。痛风石的发生、痛风石的数量与大小,也是临床判断病情轻重和治疗是否满意的直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