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diabetic foot,别名:糖尿病血管病变

diabetic foot,别名: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简介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鉴于此,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和足的护理”,以呼吁整个社会关注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流行病学

  (一)国际

  美国:3%糖尿病患者有足溃疡;50%非创伤的截肢是糖尿病所致;

  英国:469例糖尿病人,追踪4年,10.2%发生足溃疡; 1077例糖尿病人横断面调查,7.4%有足溃疡;

  芬兰:下肢截肢率:男性糖尿病34.9/万,非糖尿病3.4/万;女性糖尿病23.9/万,非糖尿病1.7/万;

  综合多个国家的情况,国外糖尿病85%的截肢起源于足溃疡, 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的25倍(5/万-180/万),糖尿病住院患者, 47%因糖尿病足。

  (二)我国情况

  缺乏完整的全国资料。

  1996--2000糖尿病足占住院糖尿病人2.45%,截肢率14%;304医院回顾性的分析了过去10年中2306例住院患者,糖尿病足占2.5%;医科大学医院统计结果显示: 糖尿病足占门诊2.24%, 住院的8.57%,截肢率17.31%;

  统计住院病人合并足溃疡率为12.78%(<60岁11.05%,>60岁14.44%),足坏疽为3.4%。

  国际范围内资料显示,15%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发生至少1次足溃疡,我国的统计,1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过足溃疡。

  (三)经济负担

  瑞典报告1例糖尿病足从诊断到愈合,平均费用14,627美元;截肢43,000美元;

  美国每年糖尿病足花费40亿美元,占糖尿病治疗费用1/5,且费用和所占比重快速上升;我国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用于糖尿病足治疗。

  糖尿病足发病原因

  1.碘与甲状腺癌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缺乏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增高,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发生甲状腺肿大,出现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目前意见尚不一致。而高碘饮食可能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率。

  2.放射线与甲状腺癌

  用X线照射实验鼠的甲状腺,能促使动物发生甲状腺癌,细胞核变形,甲状腺素的合成大为减少,导致癌变;另一方面使甲状腺破坏而不能产生内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发甲状腺细胞癌变。

  3.促甲状腺激素慢性刺激与甲状腺癌

  甲状腺滤泡高度分化,有聚碘和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功能,TSH还通过cAMP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调节甲状腺滤泡细胞 的生长,可能发生甲状腺癌,血清TSH水平增高,诱导出结节性甲状腺肿,给予诱变剂和TSH刺激后可诱导出甲状腺滤泡状癌,而且临床研究表明,TSH抑制 治疗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TSH刺激是否是甲状腺癌发生的致病因素仍有待证实。

  4.性激素的作用与甲状腺癌

  由于在分化良好甲状腺癌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因而性激素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受到重视,临床上比较分化良好的甲状 腺癌的肿瘤大小时发现,通常青年人的肿瘤较成人大,青年人发生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也比成人早,但预后却好于成人,也有经产妇,但10岁后女 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有可能雌激素分泌增加与青年人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故有人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性激素受体,并发现甲状腺组织中存在性激素受体:雌激素 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而且甲状腺癌组织中ER,但性激素对甲状腺癌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

  5.生甲状腺肿物质与甲状腺癌

  动物实验证实,长时间服用生甲状腺肿物质可诱导出甲状腺癌,也可阻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TSH分泌增多,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可能产生甲状腺的新生物,并伴有甲状腺的弥漫性肿大,而引起甲状腺肿瘤。

  6.其他甲状腺疾病与甲状腺癌

  (1)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发生甲状腺癌一向受到重视,是甲状腺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甲状腺癌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发生率可高达4%~17%,但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相互关系也一向存在争议,从良性结节向分化良好癌进展的关系不清。

  (2)甲状腺增生甲状腺增生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有报道发现先天性增生性甲状腺肿长期得不到适当的治疗,最终发生甲状腺癌,因而及时发现先天性增生性甲状腺肿,并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消除TSH的长期刺激非常重要。

  (3)甲状腺腺瘤多 数人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单发性甲状腺腺瘤,如果甲状腺癌继发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的类型应该以滤泡状癌为主,但事实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绝大多数,甲状 腺滤泡状癌的患者常有以前存在腺瘤的历史,但要证实两者的关系却相当困难,即使采用组织学观察也难以证实它们之间的关系。

  (4)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近年来,在HT中发现甲状腺癌的报告越来越多,发生率 4.3%~24%,差异较大,而且由于HT多不需要手术治疗,实际的发病情况较难于估计,HT与甲状腺癌可以是两种无关联的疾病而同时共存于甲状腺的腺体 中,另一方面,局灶性的HT也可能是机体对甲状腺癌的免疫反应,可能HT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反馈性引起TSH 增高,TSH持续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甲状腺滤泡细胞过度增生而癌变;也可能TSH作为促进因素,在甲状腺致癌基因过度表达的同时发生癌变;还有人认为 HT与甲状腺癌有着共同的自身免疫异常的背景。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 于甲亢患者的血清TSH呈低水平,既往认为在甲亢患者中不发生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甲亢患者和普通人群中(0.6%~1.6%)一致,甲状腺癌 发生率为2.5%~9.6%,而在甲状腺癌中,甲亢的发生率可达3.3%~19%,而手术治疗的甲亢患者或是因甲状腺较大,或是因为已存在甲状腺结节,故 实际的发病率不清楚,且大多数采用药物治疗,因此应重视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情况,更应警惕甲状腺癌的存在。

  7.家族因素与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较少作为独立的家族性综合征,但可作为家族性综合征或遗传性疾病的一部分,少数家族有患多灶性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的倾向,甲状腺癌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如Gardner综合征),包括结肠腺瘤性息肉合并软组织,以纤维瘤病最为多,合并纤维肉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位于染色体5q21~q22的APC基因突变所致,后者是参与细胞增殖调控的信号蛋白,在TSH刺激下,少数人可发生癌变,甲状腺癌。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的症状和体征因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而不同。轻者只有脚部微痛、皮肤表面溃疡;中度者可以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合并软组织炎;严重者在溃疡同时合并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脚趾、脚跟或前脚背局限性坏疽,甚者可以出现全脚坏疽。

  糖尿病足分级方法较多,包括Wagner法、TEXAS分级分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足分类法等,原则相同,方法相似。Wagner法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被广泛接受。

  Wagner糖尿病足分级法,分为0到5级,

  0级:指存在有发生溃疡的危险因素者,包括:①有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②周围血管病变;③以往有脚溃疡病史;④脚畸形,如鹰爪足、Charcot足;⑤合并有胼胝或“鸡眼”;⑥失明或视力严重减退;⑦合并肾脏病变,特别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者;⑧老年人或不能观察自己脚者,尤其是独居生活者;⑨感觉缺失者;⑩糖尿病知识缺乏者。 糖尿病足坏疽(2张)

  1级:脚部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表现。溃疡好发于脚的突出部位,如脚跟部、脚或脚底部,溃疡多被胼胝包围。

  2级:表现为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有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

  4级:表现为缺血性溃疡并坏疽,经常合并神经病变而无严重疼痛,坏死组织的表面可有感染。

  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部,病变广泛而严重,部分发展迅速

  糖尿病足疾病诊断

  (一)病史采集

  要了解糖尿病人患病持续时间、治疗方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识别脚出现溃疡的原因、持续时间、程度和进展情况;

  (二)体格检查

  时注意溃疡面的外观、范围、深度、温度、气味,同时确定脚有无畸形、浮肿、软组织感染或骨髓炎。检查患者对侧肢体情况及鞋袜是否合适;

  (三)辅助检查

  1. 神经系统检查

  目的是了解患者是否仍存在保护性的神经感觉。最为简单和常用的方法是用一根特制的10克尼龙丝,一头接触于患者的大脚趾、脚跟和前脚底外侧,用手按住尼龙丝的另一头,并轻轻施压,正好使尼龙丝弯曲,患者脚底或脚趾此时能感觉到脚底的尼龙丝,则为正常,否则为不正常。另外还有用音叉来检查患者对振动的感觉。

  2. 皮肤温度检查 糖尿病足检查方法(4张)

  检查皮肤对温度变化的感觉,反应神经功能是否受损。分定性和定量检查。定性即将音叉或一根细不锈钢棍置于温热水杯中,取出后测定患者不同部位的皮肤感觉,同时与正常人对照。定量检查需要用仪器。

  3. 压力测定

  通过测定脚不同部位的压力,了解患者是否有脚部压力异常。通常让受试者站在有多点压力敏感器的平板上,通过扫描成像,在计算机上分析

  4. 周围血管检查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来触摸脚背或胫后动脉的搏动来了解脚部大血管病变,波动消失提示有严重的大血管病变,需进行下一步检查。

  (1)血管超声检查:通过检查明确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

  (2)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反映下肢血压与血管状态,正常值为1.0-1.4;﹤0.9为轻度缺血,0.5~0.7为中度缺血,﹤0.5为严重缺血。严重缺血的患者容易导致下肢(或脚趾)坏疽。

  (3)血管造影:了解下肢血管闭塞程度和部位,为截肢平面或血管旁路手术提供依据。

  (4)跨皮氧分压测定:反映微循环状态,同时反映周围动脉的供血状况。

  (5)血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5. 溃疡合并感染的检查

  用探针探查怀疑有感染的溃疡,如发现窦道,探及骨组织,要考虑骨髓炎;同时用探针取溃疡深部的标本做细菌培养,增加培养出感染细菌的特异性。深部感染或骨病变还可用X线平片、同位素扫描或磁共振检查等方法鉴别。

  6. Charcot关节病的检查

  长期糖尿病史患者可能并发Charcot关节病。需做专科检查、确诊。

  糖尿病足疾病治疗

  (一)工作团队

  首先组成糖尿病足工作团队,国外的团队包括:患者、内科医生、足疗师、护士、骨外科医师、血管外科医师、鞋匠、秘书;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 减压用的特制鞋垫和鞋(2张)

  ①每天洗脚,温水(<40℃),温性肥皂清洗,<5分钟;②干毛巾擦干,尤其是趾间;③干皮肤涂润肤霜,避免在趾间;不宜用爽身粉;④洗脚后仔细检查有无皮肤病变;及时就诊;⑤不要自行处理或修剪病变处;⑥不要赤足走路;⑦不要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热源温暖足部;可用厚毛巾袜;⑧每日做小腿和足部运动;⑨每年专科检查脚部一次,包括感觉和血管搏动。<>

  (三)糖尿病足的内科和外科治疗

  1. 内科治疗:

  ①控制高血糖: 胰岛素和或降糖药物,以胰岛素治疗为首选;②改善微循环: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山莨菪碱+盐酸普鲁卡因、川穹嗪等;③改善神经功能: 弥可保等,抗氧化:a-硫辛酸;④降低血脂: 他汀类药物;⑤局部清创;⑥应用有效抗菌素:开始为广谱、联合、有效的抗菌素,培养结果出来后,依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⑦有条件结合高压氧及中药等。

  2. 外科治疗

  (1)创面的局部处理

  切除溃疡及溃疡下骨性突出物,祛除死骨或感染部分--减压,可用鞋垫、鞋和靴子、石膏托、吊带、拐杖/助行器械、轮椅、休息等措施减轻压力;感染控制后,行受累关节的复位及融合术;对于皮肤缺损较大的溃疡可以考虑皮肤移植;

  (2)血管再通

  糖尿病足患者多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对于下肢血管管腔闭塞大于50%的患者可以行腔内介入治疗、血管重建或置换,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下肢远端小动脉旁路移植等手术。

  (3)截肢

  血管完全闭塞或严重感染保守治疗无效且危机生命者,可行截肢。

  3.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方法,国内外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进展。

  干细胞分为取自自体骨髓和外周血2种,注射方式也分为局部肌肉注射和血管腔内注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医院报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行肌肉局部注射:小腿疼痛缓解率>90%,足部疼痛缓解率87%,近期冷、凉觉缓解率100%;血管腔内注射:疼痛缓解率100%;而且他们发现疗效与细胞数有关,细胞数<105效果不佳,细胞数>108效果好。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总疼痛缓解率83.6%,总冷感缓解率91.7%,总麻木缓解率75%;观察发现39.8%患者ABI增加,89.2%患者TcPO2增加,29.2%患者的溃疡面缩小;术后血管造影评估: 72.9%有侧枝血管形成,18.1%降低了截肢平面。

  干细胞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越来越广泛,国内许多单位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但各个中心所应用方法不尽相同,疗效也有待于多中心的临床验证,推广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糖尿病足诱发因素

  ①趾间或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皮肤;

  ②溃破、水泡破裂、烫伤;

  ③损伤、碰撞伤及新鞋磨伤等。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

  40岁以上糖尿病人;糖尿病10年以上者;男性;吸烟者,吸烟可使循环障碍加重;末梢神经感觉丧失及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足畸形,如高足弓及爪形趾者;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者;血糖未控制;合并心血管、肾脏、眼底病变;合并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老年,尤其独居者;自我保护不足;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少;足部感觉减退;鞋大小不合适,指甲及足部皮肤病变。

  糖尿病足鉴别诊断

  需与下肢脉管炎或血管炎、下肢神经病变等鉴别诊断。

  真正的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脉管炎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简称,是一种四肢中、小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为中、小动脉血管壁的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伴动脉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闭塞引起肢体远端缺血而产生疼痛。本病的主要特征是:

  (1)本病多发于男性青壮年;

  (2)肢体特别是足趾发凉、怕冷、麻木和感觉异常是常见的早期症状;

  (3)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①间歇性跛行:当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发生麻木、酸胀、疼痛、抽搐、无力等症状,如果继续行走则症状加重,最后被迫止步,原地站立休息片刻后,疼痛迅速缓解,可继续行走,但行走后上述症状又复现。这种症状称为间歇性跛行,它是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现。

  ②静息痛:动脉缺血严重时,患肢疼痛剧烈而持续,休息时疼痛仍不止,彻夜难眠。甚至足趾破溃合并感染,疼痛更为剧烈。

  老 年人的“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是脉管炎,它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表现,是中、老年人的常见血管病之一。其病理特点是腹主动 脉、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大中动脉内膜增厚变硬,形成粥样斑块及钙化,以及继发血栓形成等,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表现为与脉管炎类似的下肢缺血症 状,因此常被人们误认为是脉管炎。也很多中、老年患者出现下肢疼痛、肌肉酸痛无力、不能正常行走(即间歇性跛行)等,常常以为是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腰椎 间盘突出、风湿病等所至,服用了很多药物久治不愈,未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甚至有些病人因此而延误了就诊时机而被迫截肢。

  糖尿病足坏疽与 其他坏疽的鉴别要点:坏疽是组织细胞的死亡。病因上常分为循环性坏疽,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坏疽、栓塞性坏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等引起的坏疽、神经营 养性坏疽,糖尿病性坏疽,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及感染性坏疽等。糖尿病性足坏疽,单从病理变化及坏疽的性质、程度很难与其他坏疽相区别。尤其是中 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坏疽时更难区分。但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具有血管病变程度严重,病变进展较快,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及感染等特点。在临床上还 常可遇到足部坏疽久不愈合,检查时才发现糖尿病的病例。应注意分析坏疽的发生,是伴发病还是合并症,加以区别。

  糖尿病足预防

  糖尿病足的预防意义重大。可通过积极控制血糖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风险。此外,患者需每天检查足部及鞋子,以发现隐匿的组织破坏与鞋子内的机械应力增高,通过改造鞋子、模具式内垫或是鞋子加深,可有效缓冲足部应力并提供支持保护。

  糖尿病足检查

  1.查体

  应行双下肢膝关节以下部分的彻底查体。查体要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对于高危人群应更为频繁。需要观察记录的问题有:步态异常、鞋子的磨损情况,以及有无外物突入鞋内部、血管搏动、毛发生长、皮温和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观察足与足跟部的畸形与组织破坏、溃疡的位置与大小、有无水肿或是炎症的表现。还应检查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肌肉的力量。

  2.全面的神经学检查

  反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检查。定性的感觉检查,如轻触觉、两点辨别觉、针刺觉和本体感觉。定量的感觉检查,最常使用Semmes-Weinstein尼龙单丝进行压力检查。

  3.血管检查

  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为动脉多普勒超声。其数据由绝对压力或踝-肱指数表示。踝-肱指数达到0.45被认为是截肢后伤口可愈合的最小值。足趾血管压力绝对值达到40mmHg是伤口愈合标准的最小值。注意有动脉硬化性 疾病的患者可能出压力值假性升高的现象。其他的血管检查包括皮肤灌注压和经皮氧分压的测定。前者是通过试验确定皮肤受压后阻断其再充盈所需的最小压力。后 者也可用来确定截肢术后愈合的潜力。压力如果小于20mmHg则有很高的伤口感染风险,而高于30mmHg表明有足够的愈合潜力。

  4.实验室检查

  血糖控制在糖尿病足的护理中非常重要。如果糖尿病代 谢控制不佳则有较高发生溃疡的风险。如果血红蛋白A1c(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则溃疡愈合时间延长以及复发的可能性增大。这些指标的变化预示了患者依从性 和愈合最优化的情况。此外,还应检查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利于组织愈合的最小值为:血清总蛋白浓度高于6.2g/dl;血清白蛋白 水平高于3.5g/dl;总淋巴细胞计数大于1500/mm3。

  5.影像学检查

  普通X线为一线的诊断性检查,用来评价应力性骨折、骨折、骨溶解/骨破坏、脱位、半脱位和足踝部骨性结构改变的情况;CT用于评估皮质骨的细节和改变效果较佳,如评估术后骨折或融合的愈合情况。此外,CT还可用于评估软组织疾病,如脓肿;MRI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软组织和骨组织改变都非常敏感,如应力骨折、脓肿、骨髓炎或神经性关节病变等。但是对于分辨Charcot关节与骨髓炎有困难。因两种病变都有骨髓水肿与侵蚀样改变。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