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塞,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在2-50毫米之内的腔隙。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部分病人有高血压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临床上症状轻或无症状,一般经治疗后恢复快,预后好。
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参考
1、中年以后发病,有高血压或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慢性,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症状轻。
2、临床症状,有一侧面、肢体的感觉障碍、轻偏瘫、共济失调等不同症状。
3、脑CT扫描及MRI检查,证实与临床相一致的腔隙病灶,颅脑CT或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发现缺血性、陈旧缺血性病源。
4、脑脊液检查无异常。
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检查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与临床是近年来对腔隙性脑梗塞进行得较多的研究。颅脑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CT表现为点状或小椭圆形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周围没有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腔隙性脑梗塞的体积由于较小,所以CT对本病的诊断率不高。国内于氏报道的2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CT阳性率只有10%。MRI显示腔隙性脑梗塞灶比CT优越,因为MRI的空间分辨力高,组织对比较好,能检出更小的病灶。而且在MRI上因无骨质伪影,故脑干小脑的腔隙性梗塞灶显示清楚。其阳性率几乎达100%。
2、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显示支配病灶区血管状况,判断低密度灶是否为大血管阻塞或狭窄所致。
3、脑电地形图(BEAM)
BEAM能以类似二维的图像形式显示直观的脑电活动分布,为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在腔隙性脑梗塞 BEAM与CT检查对比研究中表明,对脑缺血在形态学上尚无明显改变,而脑功能已有异常时,BEAM能与CT取长补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4、其他检查
血糖、血粘度、心电图、心功能、脑血流图等检查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