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是脊椎因某种原因所致的损伤,可影响到肌肉萎缩、致使某些器官功能受损或者失去活动能力,我们应该重视对该病的治疗,更要做好预防截瘫的措施,那么,截瘫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如高热、无汗、肠蠕动减慢、大便秘结等。
2、反射
休克期消失以后瘫痪肢体的反射逐渐变得亢进,肌张力由弛缓转为痉挛。
3、感觉障碍
脊髓损伤后会因为白质内的神经束受损而出现触压觉,痛温觉等皮肤感觉的丧失。
4、废用性肌肉萎缩
截瘫患者长期卧床,肌肉极少活动,使肌肉的营养和氧的供应明显减少,久之肌力下降,肌肉体积缩小,而出现肌肉萎缩,同时由于营养的缺乏可伴有皮肤干燥、脱屑等一系列病理症象。
5、运动功能
横贯性损伤时在脊髓休克期消失后,损伤节段以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逐渐增高,反射充进。部分损伤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复后可逐步出现肌肉的自主活动,但相当于损害节段所管辖的肌群可表现为张力松弛、萎缩、腱反射消失等。
6、肢体瘫痪
截瘫患者最大的痛苦就是肢体瘫痪,生活行动十分不便。判断瘫痪程度主要看肌力,肌力大小可分0到5级。0级:完全瘫痪,患者肢体不能进行一点肢体运动,Ⅰ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牵动关节、肢体运动,Ⅱ级:肢体能在床上运动,不能抬离床面,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克服外界阴力,Ⅳ级:患者能抵抗检查者给予肢体的阻力而主动运动,Ⅴ级:正常肌力。一般来说,肌力越高肢体瘫痪越轻,肌力越低肢体瘫痪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