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简述肾移植的细节问题

简述肾移植的细节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糖尿病患者的增多,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自70年代的3-5人/万增加至90年代末期的11-13人/万。肾功能衰竭的晚期称为尿毒症期,疾病发展至此阶段时,肾脏的功能基本丧失,患者出现重度贫血、高血压、水肿等症状,血中的尿素氮、肌酐等毒素含量明显升高,还会出现严重的心、脑、肺等脏器的并发症,患者只有接受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才能转危为安。至1999年底,我国约有3万人接受了肾移植。移植肾1年存活率达86.6%,5年以上存活率达60%,有的患者术后存活时间已超过20年。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可以接受2次甚至3—4次肾移植。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血压下降、贫血纠正、肾功能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接近常人,许多人还可以生儿育女,重返工作岗位。

  肾移植受者的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最多,其次是慢性肾盂肾炎及囊性肾病,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肾移植手术的例数明显增多,高血压肾病和狼疮性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也可接受肾移植。

  肾移植受者的年龄没有绝对限制

  老年患者因动脉硬化明显,使血管吻合的难度增加,术前普遍存在心血管疾病和肺功能不全,影响术后恢复,加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机体抵抗力差,易发生并发症,故老年人肾移植所承受的危险性相对较高,但老年患者的免疫系统反应性较差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低,若能针对老年患者肾移植的特点,作好术前准备,术后合理用药,积极防治感染等并发症,也能收到与其他年龄组一样的移植效果。

  肾移植多来源于尸体,少部分由亲属提供活体肾

  由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成功率高,排斥反应少,出现并发症的机会也少,故长期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供肾移植,在尸体供肾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应大力提倡活体供肾。因只要具有一个功能正常的肾脏就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故供肾者的健康一般很少受影响。

  肾移植前,患者均需要透析治疗

  肾移植前可以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两者对肾移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透析时间长些可以使受者移植后产生较少的免疫抗体,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但自应用环孢素A以来,维持性透析时间的长短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已不像以往那么密切,如果患者一般情况好,透析几个月后即可行肾移植。术前还必须进行组织配型。供、受体间的ABO血型需相同,O型血者虽可作为普遍供体,但应严格控制;淋巴细胞毒试验应低于10%;供、受者间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配合越好,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越少,长期存活率越高。在一个医院中,由于供、受人群相对较少,HLA配合良好率是很低的、为了获得较好的HLA组织配型良好率,必须建立地区性以至全国性的配型中心,使患者接受尽可能合适的肾脏,以提高长期存活率。

  必须服用免疫抑制剂

  因移植肾是异体器官,受体自然会产生排斥反应,影响了移植肾的存活,故术后患者必须服用免疫抑制剂。目前最常见的方法是环孢素A、硫唑嘌吟、强的松三联合。由于环孢素A的问世,使脏器移植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环孢素A有直接收缩血管的作用,易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的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故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由于该药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应定期检测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量。硫唑嘌吟可导致骨髓抑制,引起血细胞减少,故应经常化验血常规。骁悉与硫唑嘌吟属同类药物,其免疫抑制作用强,副反应少,但价格昂贵。肾移植患者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但随着时间延长,用药量可以逐渐减少。肾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排斥反应,其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关节肌肉疼痛、尿量减少、低热或中等度发热、血压可升高、移植肾区沉重感或胀痛,有时可出现血尿。化验血尿素氮和肌酐可明显升高,移植肾彩超可发现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升高。出现上述情况时,必须当日请专科医生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移植肾的存活。一般的治疗方法,是以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5天,必要时以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经上述治疗后大多数病例可好转。对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采用血浆置换的方法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若患者肾移植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继之贫血、少尿、肾功能减退、移植肾缩小变硬,则可能发生了慢性排斥反应,最终将导致移植肾的衰竭。出现慢性排斥反应时,应增加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控制高血压、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并采取低蛋白饮食,以减少移植肾的负担,延缓肾衰的进展。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