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之后的存活率一直是移植界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肾移植的存活率逐年提高,但是相比于国外,还是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影响肾移植存活率的主要障碍是正常肾功能死亡和慢性移植肾肾病肾。而影响慢性移植肾肾病肾的主要因素就是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也就是影响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因素。具体介绍影响肾移植存活的免疫性因素。
1、免疫抑制不足
随着肾移植存活时间的延长,如何选择理想的免疫抑制方案?免疫抑制剂应该如何调整?有关免疫抑制剂应服用多大剂量,应该维持多高的谷值浓度,对肾移植患者至关重。尽管一年移植肾存活率有明显提高。但是,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可导致肾功能损害,产生剂量相关性和可逆性肾中毒,使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这些毒副作用可促进肾组织发生慢性病理改变和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环孢素A+硫唑嘌呤+皮质激素“三联”或环孢素A+皮质激素“二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中,总的免疫抑制用药剂量过低是晚期急性排斥反应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擅自减/停免疫抑制剂可直接导致严重的移植肾排斥反应,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2、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是慢性排斥反应强力的诱发因素,也是导致移植肾失败的主要因素。急性排斥、晚期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反应频繁发作及其难治性急性排斥严重地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3、郡体反应性抗体
群体反应性抗体是判断移植受者免疫状态常用的、最可靠的指标。目前认为高度致敏者与临床超急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高低与移植肾长期存活也有明显的相关性。肾移植受者高敏状态始终是困扰再次移植进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预先了解受者是否存在高敏免疫状态必须依靠PRA的分析。PRA水平高的肾移植受者接受HLA-A、B、DR错配的移植物有极大的生命风险。
4、再次肾移植
第二次移植存活率比第一次移植低10-15%.多次肾移植的患者长期效更不理想。
5、HLA配型
80年代末引发了一埸关于配型临床价值的争论,目前已经表明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存活,配型与不配型具有显著性差异。我国与日本的资料显示,HLA-A、B、DR相配的尸体肾移植效果接近于HLA相同的同胞间移植,1年肾存活率可达90%。由此可见,HLA-A、B、DR位点的相配,尤其是DR位点的相配,可以提高1年移植肾存活率6-10%,提高5-10年肾存活率10-20%,预测半寿期增长1倍左右。选择与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最接近的供者,尽量减少急性排斥的次数和程度,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移植效果。显然,以同卵孪生同胞间为最好,依次为异卵孪生,兄弟姐妹,父母,血缘相近的亲属。
温馨提示:对于肾移植后患者的寿命长短来说,肾移植的成绩一般以一、三、五、十年的肾或人存活率表示,所谓肾存活是指肾脏肾脏有功能。肾移植后因为使用免疫抑制剂容易出现感染等合并症和药物的副反应,所以与血液透析疗法相比是否安全是大家所关心的,随着医学的进步,肾移植成绩有很大的提高,肾移植是比较安全的。目前国外肾移植的一年肾存活率为90%以上,五年肾存活率为50-80%,平均60%。国内肾移植后肾的一年存活率与国外相当,肾的五年存活率约为50-70%,略低于国外。肾移植与透析相比人的存活率高于肾的存活率。日本的资料表明:肾移植后人五年生存率大于90%。
【参考文献:《肾移植手册》《解读肾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