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结核菌是淋巴结核的诊断基础

结核菌是淋巴结核的诊断基础

    结核菌作为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和受损伤的皮肤侵入易感染机体,易引发淋巴结核等多种结核疾病,往往不被患者重视,致使病情延误,逐渐加重。结核菌是诊断淋巴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经过生物学染色方法,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确认。

  结核菌的形态与结构

  结核菌(结核菌【译】: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在生长初期与衰弱期因受不良条件的影响,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特别是药物因素,而呈现异常变化,表现为放射状、哑铃状、丝状、串珠状、或球形颗粒等多种形态。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多形性形态和微细结构。结核菌的细胞质被两层薄膜包绕,其外层比较厚叫细胞壁,它决定着结核菌的特征,内层为柔软、富有弹性、半透明的细胞膜。在菌体中心,有微细的DNA纤维,它相当于具有遗传情报的核质,但无胞膜。在细胞质内,可见到大小不同,多少不等的颗粒,在近细胞膜处还有中介体,为菌体分裂时细胞膜卷进细胞质内而形成。

  结核菌的抗酸性

  结核菌为无色微生物,必须经过生物学染色方法,方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确认。一般染色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不易着色,须在染色液中加石炭酸类媒染剂,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才能着色,一经着色,不易被稀盐酸乙醇或煮沸法所脱色,而其他细菌或细胞均可被脱色,所以把不被盐酸乙醇脱色的细菌称为抗酸菌。结核菌、麻风菌,其他分枝杆菌均具有此特性,故称为抗酸杆菌。抗酸染色法可以把临床标本涂片区分为分枝杆菌和非分枝杆菌,使细菌得到初步鉴定。抗酸染色法的原理可能与结核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高量的类脂质有关。

  结核菌的变异

  结核菌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可发生菌落变异、毒力变异及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可由粗糙型变为光滑型。接触某些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可使抗酸菌减弱或消失。人工培养下多次传代,则毒力减弱以至于丧失致病力,BCG(卡介苗)即为此变异的典型例证,它是将有毒的牛型结核菌接种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经十三年传种230代后获得的毒力减弱而保留抗原性的变异株,接种动物,不致病而可获得免疫力。结核菌耐药性的产生也是一种变异。

  结核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药物抵抗性增强的一种变异现象。结核菌无论在机体内,还是在试管内均能产生耐药性,而且可以传代。耐药性成为现代化疗取得应有成效的重要障碍。产生耐药的机制有以下几种:1、选择性突变学说;2、适应性耐药;3、耐药因子;4、交叉耐药。总之,结核菌的耐药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从理论上阐明,指导临床化疗,加速结核病的控制。

  温馨提示:淋巴结核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为了更好的治疗淋巴结核,我们在接受有效的治疗的同时,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是很有必要的。保持愉快的心情,不仅可以增加食欲、提高睡眠质量,自然也就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加速疾病的痊愈。

  【参考文献:《现代结核病诊断技术》《结核病学》】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