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淋巴结核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判断。淋巴结核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结核接触史、局部体征等因素做出明确诊断,必要时结核菌素试验胸部透视明确有无肺结核也能帮助诊断。不过在诊断时,要特别注意区分鉴别与该病类似的疾病,以免产生误诊。
淋巴结核鉴别诊断的10大疾病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此病是由EB病毒(EB病毒【译】:又称人类疱疹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青少年多见。此症往往以上感症状开始,全身淋巴结急性肿大,以颈部明显,两侧多对称,中度硬,不粘连,不化脓,有压痛。可伴有发热、皮疹,血象分类淋巴细胞可达50%—90%,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2、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大多由淋巴结引流区组织内的细菌感染沿淋巴管蔓延所致。来自口腔,牙齿及扁桃体的急性化脓性炎,常引起急性颈部淋巴结炎;来自下肢的化脓性炎,常引起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炎往往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此时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质地较软。
3、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是由于局部组织器官的慢性感染以及组织破坏性产物的吸收波及引流区淋巴结所致。如牙齿或扁桃体的慢性感染可引起慢性颈部淋巴结炎,可见淋巴结中度肿大,质硬。组织学病变表现为淋巴结内的各种反应性增生。
4、结节病:
是一种全身性肉芽肿病,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病变常可累及多处淋巴结,但以双侧肺门淋巴结更多见。淋巴结活检标本中又以锁骨上淋巴结、斜角肌淋巴结、前臂内侧滑车上淋巴结为多。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多见。大体:淋巴结中度肿大,最大约2cm,肺门者可呈巨块状。淋巴结不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面粉红、浅黄或灰褐色、质中。镜下结节与结核结节相似,但结节内一般无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增生显著,巨细胞数目多但细胞核不呈马蹄形或花环状排列,巨细胞内有时有星状或同心圆状钙化灶。该病与无干酪样坏死的上皮样结核几乎无法区别,抗酸染色寻找结核杆菌有时有帮助。值得一提的是结节病很少累及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
5、软下疳:
为Ducreyi嗜血杆菌引起的局灶性传染病。阴部疼痛性小丘疹迅速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边缘不齐,周边发红,常相互融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并粘连在一起而形成脓肿、有波动感。脓肿上方皮肤红亮,可破溃形成窦道。应与脓肿型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主要由临床表现及性生活史确立,且可与淋巴结结核鉴别。本病细菌培养较难。
6、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本病由沙眼衣菌属的免疫型所引起,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初的症状为单侧有压痛的腹股淋巴结肿大,发展形成巨大而有压痛和波动的肿块,与深部组织粘连、上方皮肤有炎症,可形成瘘管。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诊断依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及补体结合试验,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镜检。
7、非结核分枝杆菌淋巴结炎: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淋巴结炎主要为鸟——胞内复合菌、瘰疬分枝杆菌所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亦可累及耳部、腹部沟、腋下淋巴结。确定诊断有赖于病原学证据,活检发现NTM,并显示相应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8、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即艾滋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此病前期可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头颈部,最多的是胸锁乳突肌后缘淋巴结。其特点为:(1)有多个性伴侣史;输血和输入血制品史;静脉吸毒史。(2)大多为青壮年男性。(3)有长达数月的低热、疲倦、乏力、消瘦、盗汗等。(4)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减少,CD4/CD8<1。(5)抗HIV抗体阳性。
9、恶性淋巴瘤:
以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为特征,全身淋巴结均可累及,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该病病程发展快,常有发热、消瘦、盗汗、皮肤瘙痒、肝脾肿大、黄疸伴有纵隔及腹腔内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穿刺抽液涂片和淋巴结印片对诊断很有价值。
10、白血病:
各类白血病常伴有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62.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有淋巴结肿大,常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多光滑,无压痛,不粘连,不化脓,质地较硬,常伴发热、胸骨压痛、肝脾肿大、出血、贫血、白细胞显著升高或不升高,骨髓象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大量增生。
温馨提示:大多数母亲一看到孩子颈部淋巴性结肿大,首先想到的是肿瘤,这是自然反应,肿瘤的确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结肿大的一个原因,不过感染是更为多见的原因。对此,进行血和尿的化验、x线检查、皮试以及活体切片检查等,可以证实医生的疹断。
【参考文献:《结核病实验室技术手册》《结核病现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