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梅毒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人们所知道的梅毒感染途径除了性接触传播之外,还可通过日常接触、输血等方式传播。想要有效预防梅毒,我们首先需要解除人们对梅毒认识上的七大误区。
1、与梅毒患者手接触不会传染
梅毒的皮疹除了长在冠状沟、包皮、龟头和阴囊上外,有的也会长在指头、嘴唇和眼睑内。一期梅毒的创伤面里含有很多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可从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就有可能传染给他人。因为,而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手上有小损伤,这样与梅毒病人握手就很容易“中招”。就算皮疹没长在手上,梅毒病人小便出来没洗手便与人握手的话也会造成“麻烦”。因此,梅毒的化验单上医生会标上危险的字样,以防检验人员职业传染。
2、性传播是惟一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传播梅毒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梅毒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传播,其中之一就是间接感染。正常人体的皮肤、黏膜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可以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体内。一旦皮肤正常的防御能力被攻破(如表皮破损),与带有梅毒螺旋体的浴具、衣物等接触,或者直接接触患者受损的皮肤黏膜,就有可能使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导致发病。因此,梅毒患者应注意个人及公共卫生,便前、便后要洗手,勿用他人物品,以免害人害己。
3、不愿做全面的性病病原体检查
有些梅毒患者只要求做治疗,而不愿花钱费时做一套主要性病病原体的检查。殊不知,由于不洁性交的对象往往不是单一性伴侣的,因而他(她)就有可能从不同的性交对象身上染上不同的性病。因而,已患上某种性病或疑有性病的人最好做一下多项主要性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诊是否有合并症,便于及时治疗。
4、只治自己,不治性伴侣
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染给性伴侣,如果其性伴侣未同时治疗可导致患者病情复发。因此,一些性病患者在治好之后又多次复发,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治好了,未让配偶治疗,结果通过夫妻间的性生活又多次罹患同一种病。其后反复多次治疗极易产生耐药效应,使原本能很快治愈的病成为棘手的难题。因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有了性病之后,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应当开诚布公地告诉配偶,并同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5、梅毒能终生免疫
有些梅毒患者认为得过一次梅毒后,便会终生免疫。当得了梅毒时,机体对梅毒螺旋体不产生特异性免疫,因此梅毒不能终生免疫,治愈后再接触仍可再感染。所以,曾经患过梅毒的人仍应洁身自好。
6、使用避孕套便可隔绝病毒
梅毒螺旋体大量存在于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表面,也可见于患者的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中。从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后,数小时即侵入附近淋巴结,在2—3日经血液循环播散全身,大约经3周的潜伏期,在入侵部位发生初疮,这是一期梅毒。此后机体产生抗体,螺旋体大部分被杀死,硬下疳自然消失,进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此即一期潜伏梅毒。如果在6个月到2年内又复发者称为二期复发梅毒。由于梅毒不痛不痒,出了皮疹也能自愈,因此不易引起病人注意。据调查,男性一期梅毒与女性发生关系的话,女性“中招”的几率高达60%—70%,即使使用避孕套,仍有30%的失败率。
7、盲目相信抗生素的效果
有的梅毒患者认为只要注射了抗生素,梅毒螺旋体就会一扫而光,不用去看医生。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梅毒和肺炎虽然都可以用抗生素治疗,但因两者的致病菌不同,所以在抗生素的品种选择、用药剂量、用药间隔上都有所不同。梅毒螺旋体不是对所有的抗生素都敏感,因为梅毒螺旋体每30~33小时繁殖一次,因此要选择敏感的、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注射次数少的青霉素,如苄星青霉素(又称长效青霉素)。这种长效青霉素注射后可保持较长的血药浓度时间,是对付繁殖期较长的梅毒螺旋体的最理想的药物,也是目前卫生部规定的首选药。
温馨提示:为了避免传染上梅毒,要注意了解性伴侣的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两人要同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此外,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马铃薯、蚕豆、青鱼、橘子、芝麻等也能起到预防梅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