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包括吸烟、饮酒、病毒感染、营养不良、饮食习惯和局部刺激等,其中尤以吸烟、饮酒的危险性最大。尽管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治疗口腔癌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口腔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徘徊在64%左右,晚期患者的预后更差。因此,要提高口腔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1 口腔癌的一级预防
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烟草、重度饮酒和不良饮食(包括咀嚼槟榔),90%以上的患者与之有关。在口腔癌高发区,开展各种宣传,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戒烟,控制饮酒量,定期检查高危人群,密切随访癌前病变患者,是最为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但一级预防的实施,必须经过现场研究观察、病例对照研究、动物实验、前瞻性研究等大量实践和较长期的随访,积累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资料,制订预防方案后加以执行。
2 口腔癌的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 其目标是筛查口腔癌及潜在恶性病变,防止原发疾病的发展。口腔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从数年到数10 年。一般认为,这一演变过程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浸润癌。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普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会有效预防口腔癌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目前已经明确的口腔癌前病变或状态包括口腔白斑、红斑、扁平苔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慢性光化性唇炎和口腔黏膜溃疡等。
3 口腔癌的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即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性预防,目的是预防复发或新的原发癌,并使死亡率降至最低。如一个口腔癌患者在接受口腔癌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口腔中又出现了癌灶,需要鉴别这个新的病灶是因原发灶切除不彻底复发, 还是来源于癌变黏膜的第二原发癌。场癌变(field cancerization)是指患者具有遗传易感性, 加上已知或未知的潜在致癌物的终身积累, 使其相应的解剖部位患癌危险性增加而极易发生癌症。第二原发癌可与原发癌同时发生(同时癌),也可以在其后发生(异时癌)。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受损的癌前细胞克隆可发生迁移, 在另一解剖部位形成第二原发癌。显然,对于口腔癌患者,整个上消化-呼吸道都是易感区。因此,并不奇怪,患者接受口腔癌治疗后,再患癌的危险性较高,5 年内第二原发癌的发生率可达20%,特别是吸烟、饮酒和饮食危险因素持续存在时,第二原发癌更容易发生。
为了预防第二原发癌, 上述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都需要强化实施,包括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 或维A 酸(retinoids)等。化学预防(chemoprevention)是应用天然或合成的化学物质,以逆转、抑制或阻止癌变过程,防止浸润癌的发生。关于口腔癌前病变的化学预防,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报道结果不一,而且仍然处于研究阶段,尚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试用的药物或制剂包括维生素A 与维A 酸类,β-胡萝卜素、维生素E 与硒,COX-2 抑制剂(酮咯酸含漱剂),腺病毒含漱剂,舒林酸(Sulindac),姜黄素(Curcurni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