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几乎为100%。⑴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人体而受到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病毒属于杆状病毒(rhabdoviruses),直径约75~80nm,长180nm,形态似子弹状,中心有40nm直径的核仁,其内含单链的核糖核酸带,有含蛋白质、脂质及糖类组成的包膜。此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是包膜上的糖蛋白抗原,一种是内层的核蛋白抗原。狂犬病病毒容易在56℃30~60分钟、紫外线照射、40%~70%乙醇、0.13%~1%氯化苯甲烃胺、福尔马林、升汞、季胺盐类及强酸强碱条件下灭活。对乙醚和氯仿有中等的耐受性。对甘油和石炭酸的抵抗力很强,能耐寒冷。保存此病毒的最好方法是冰冻干燥(4℃下可保存数年)、或贮藏在50%的甘油盐水里,可用组织细胞或鸡、鸭胚进行培养。狂犬病病毒经化学分析是含脂的核糖核苷酸蛋白,此物质可使被感染的细胞形成胞浆内包涵体,即内基(Negri)氏小体,此包涵体的基质是退化的被感染的神经细胞,内含狂犬病病毒的集落。
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毒血清人称“救命药”,这话很有道理。1980年以前我国生产羊脑组织狂犬疫苗,保护率低,副反应大;1980-1993年 生产地鼠。肾细胞佐剂原制疫苗,产品质量显着提高;1993年以后生产浓缩地鼠肾细胞佐剂疫苗、地鼠肾细胞纯化疫苗和Vero细胞纯化疫苗,使制品的纯度 和保护率大大提高。虽然我国狂犬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我国的狂犬疫苗还依然存在着抗体产生较迟,纯度相对不高,副反应多,稳定性差,产 品尚不能批批鉴定,等,问题。需要科研和生产部门生产出高效、高纯、高保护率的产品,满足大众的需要。
据统计,2003年底全国共有14个企业近20种狂犬疫苗供应市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发病死亡的部分狂犬病例中,尽管患者全程接种狂犬疫 苗,但仍未能产生保护,发生死亡。这可能是因为生产疫苗所选用的毒株与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差异较大,使疫苗失去效果。但更重要的是,部分厂家生产的狂犬疫苗 批次之间效价不稳定,没有对每一批制品均进行检测,甚至生产销售劣质狂犬疫苗或者没有在低温(2~8℃)条件下保存、运输狂犬疫苗,影响了疫苗质量。据报 道,2003年7月曾开展过一次预防性生物制品专项督查,在抽查的22552人份精制狂犬疫苗中,过期变质、来源不明等不符合要求疫苗有20196人份, 占89.6%。这些数据警示我们,整治狂犬疫苗的销售市场,提高制品质量,十分必要,是人命关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