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瘫疾病简介编辑本段
脑瘫疾病简介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出生1个月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acquired cerebral palsy),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1.2-2.5 ‰(每千活产儿)。
2脑瘫病理病因编辑本段
脑瘫病理病因
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很多,但找不到原因者可能达1/3以上。有时一些病例也可能存在多种因素。
产前因素最常见,包括遗传和染色体疾病、先天性感染、脑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胎儿脑缺血缺氧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基底节受损等。围产因素指发生在分娩开始到生后一周内的脑损伤,包括脑水肿、新生儿休克、脑内出血、败血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围产因素可能是引起早产儿脑瘫的重要原因。晚期新生儿以后的因素包括从1周至3或4 岁间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头颅外伤、中毒等各种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病因。
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虽然不是脑瘫的直接原因,但它们是脑瘫的重要的高危因素。母亲宫内炎症或绒毛膜羊膜炎,作为一项潜在的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3脑瘫病理改变编辑本段
脑瘫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与病因及发育中的脑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易损伤性有关。妊娠早期致病因素主要引起神经元增殖和移行异常,可发生无脑回、巨脑回、多小脑回、脑裂畸形及神经元异位。
在早产儿中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足月儿中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常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关。大理石状态则是在基底节和丘脑中出现神经元丢失和神经胶质增生,并伴有髓鞘化增加,从而呈现出大理石样纹理,是核黄疸的典型改变,也见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4脑瘫临床表现编辑本段
脑瘫临床表现
脑性瘫痪的症状在婴儿期表现,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诉。虽然患儿的脑损害或者脑发育异常是非进展性的,随着脑损伤的修复和发育过程,其临床表现常有改变。如严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转变为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障碍需婴儿发育到坐甚至站立时才能表现出来。关节挛缩和脊柱畸形等继发改变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可以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这些伴随疾病有时也可能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
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并根据受累的肢体分布,分为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和四肢瘫等类型。以下介绍常见的几种特殊的临床综合征。
5脑瘫鉴别诊断编辑本段
脑瘫鉴别诊断
一些遗传代谢或变性病可能进展缓慢,如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家族性痉挛性截瘫等,这些病在早期与脑瘫不易鉴别,可能误诊。戊二酸血症1型易被误认为运动障碍型脑瘫,而精氨酸酶缺乏则易被误认为双侧瘫痪型脑瘫。对婴儿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者须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后者腱反射常减低或消失。婴儿肌张力低下者还须特别注意除外遗传代谢病。痉挛性双瘫有时还需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鉴别。
6脑瘫矫形器的应用编辑本段
脑瘫矫形器的应用
在康复治疗中常配合使用矫形器,以达到限制关节异常活动、提高稳定性、协助控制肌肉痉挛、保持肌肉长度、预防畸形、辅助改善运动功能等目的。矫形器的应用关键在于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佳佩带时期和类型,因此,应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和矫形师共同商榷决定。
7脑瘫风心病引起脑瘫编辑本段
脑瘫风心病引起脑瘫
风心病患者常并发其他疾病,如心力衰竭、栓塞等。尤其是风心病引发的脑栓塞,这类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脑偏瘫。风心病造成脑偏瘫的原理主要来自心脏瓣膜上的栓子脱落,随血循环进入脑部的细小动脉,引起脑栓塞,造成脑偏瘫。
一、关于风心病导致的脑偏瘫的病理
正常心脏血液流动,全靠心脏瓣膜的关闭和开放,将血液射入动脉系统,供给人体能量、氧气。心脏病医院医师指出风心病病人由于心瓣膜发生病变,各瓣膜之间互相粘连、瓣膜僵直变硬、增厚、缩短、蜷曲变形,影响血液流动;瓣膜口闭合处形成串珠赘生物,此种赘生物形态不规则,状如息肉或菜花状,与瓣膜粘连不易脱落。当风心病并发心房纤颤时,由于不规则的心房颤动,心房内产生漩涡,导致心房内壁上形成血栓。这种附壁血栓以及瓣膜口处赘生物,在强大的震动下,随时都可能有脱落的危险。脱落的血栓或赘生物叫做栓子,随血流流向远端动脉血管,当流到全身最细血管处不能向前移动时,便会引起栓塞。常见的栓塞有:肾、脾、脑组织。发生脑栓塞时,病人会突然意识障碍,半侧肢体或单个肢体瘫痪、失语、肢体麻木、口角歪斜等一系列脑偏瘫症状。
二、脑瘫的预防及治疗
1、风心病引发偏瘫后,虽经治疗,仍会遗留脑偏瘫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严重者会栓子继续脱落,造成全身各处栓塞,危害人的生命,应当严加预防。
2、预防脑栓塞的发生主要着重预防风湿病的发生。风湿病病变时可使1/2~1/3的人心脏发生损害,形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果治疗不当或不治疗,最终发展导致心衰、心房纤颤、肺内感染、脑栓塞并发症甚至突然死亡。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应当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扁桃体炎、咽喉炎、猩红热等疾病。这些感染性疾病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致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潜在着患有风湿病的可能性。患了风湿病后仍要彻底治疗,使心脏瓣膜根本无发病的基础。即使心脏瓣膜已发生风湿病变,心肌遭受一定的损害,也仍要全力控制风湿活动,防止病变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8脑瘫中医辨证编辑本段
脑瘫中医辨证
主症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者,为肝肾不足;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者,为痰瘀阻络。
9脑瘫临床分型编辑本段
脑瘫临床分型
依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和体征分
1、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最典型和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痪。患儿行走、站 立困难,走路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皮射。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2、迟缓型脑性瘫痪:多见于幼儿,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
3、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多由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患儿表现为面、舌、唇及躯干肢 体的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4、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 向性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
5、混合型:兼具上述各型某些特点。
按临床特点分
1. 痉挛型;痉挛型( Apasticity)伸张反射亢进是本型的特征。全身肌张力增高,上肢屈曲、内旋、内收,拇指内收,两上肢后背,躯干前屈,膝关节屈曲、内旋,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足、剪刀步、足外翻,拱背坐,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征、锥体束征。损伤部位为皮层运动区、锥体束。痉挛是指骨骼肌被动拉长后,持续性张力增强的状态。原因是肌肉的牵张反射亢进所致。牵张反射是肌肉受外力牵拉而发生的反射性收缩,其反射弧在脊髓,径路简单,但受脑高级中枢的控制。痉挛的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引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造成的。
痉挛型患儿的病变部位在大脑皮层及锥体系,其重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肌肉痉挛,痉挛是造成脑瘫患儿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姿势异常的重要因素。影响患儿正常运动功能,严重者丧失肢体活动能力。
2. 手足徐动型;手足徐动型(Athetosis)该型最明显特征是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即进行某种动作时常夹杂许多多余动作,四肢、头部不停地晃动,自己控制能力差。该型肌张力可高可低,可随年龄改变。根据I临床表现不同又可分为:①痉挛性手足徐动型 (Athetosis with Spasiticity),该型既有手足徐动又有痉挛型特征,又称高肌张力型的手足徐动型,或称混合型。②低张力手足徐动型(Dystonic Athetosis),此型肌张力明显变化,从高到低来回变化,肌张力高时出现古怪动作,过后又呈现肌张力低下,头部控制能力差。③舞蹈性手足徐动型( Chroeo-athetosis),主要特征是有目的但达不到目的的运动。常以舞蹈形式或扭动的形式不间断的出现,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腱反射正常、锥体外系征TLR(+)、ATNR(+)。静止时肌张力低下,随意运动时增强,对刺激敏感,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部稳定,构音与发音障碍,流涎、摄食困难,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损伤部位为锥体外系、基底神经节。
3、强直型;强直型( Rigidity)是针对痉挛型中一组四肢呈僵硬状态的患者而言,其伸张反射呈特殊亢进状态。肌张力增强呈持续性,被动运动时屈曲或伸展均有抵抗,呈铅管样、齿轮样,抵抗在缓慢运动时最大。强直型脑瘫为锥体外系损伤,也称强刚型、固缩型脑瘫。目前临床中单纯的强直型脑瘫十分少见,多与痉挛型脑瘫混合存在,强直型脑瘫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运动有抵抗。因强直型脑瘫属锥体外系损伤,故与痉挛型脑瘫最大的区别就是:强直型脑瘫腱反射不亢进或正常或呈减弱状态,无踝阵挛及不随意运动。
4、共济失调型;共济失调型( Ataxia)此型主要特点是由于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障碍造成不协调运动。为获得平衡,两脚左右分离的较远,步态蹒跚,方向性差,可能与小脑和锥体系、锥体外系病变有关。运动笨拙、不协调,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宽、醉汉步态、身体僵硬。肌张力可偏低、运动速度慢、头部活动少、分离动作差。闭目难立(+)、指鼻试验(+)、腱反射正常。损伤部位为小脑。共济失调型脑瘫占4%,主要是小脑受损的类型,除此之外,可能有锥体系,锥体外系,深部感觉系统的重复病变。共济失调型脑瘫特点是不能持续性姿势控制,协调运动障碍。这种脑瘫在婴幼儿发育初期平衡失调并不明显,随着发育程度提高,这种失调就变的日趋明显。临床类型有单纯共济失调型脑瘫,合并痉挛型脑瘫和合并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两种混合型脑瘫。由于痉挛或手足徐动的程度使共济失调也有相应改变。
5、震颤型;震颤型(Tremor)多为动作性震颤,随意运动时震颤手指明显;亦有静止性震颤,随意运动时停止。多与其他类型混合(共济失调型为多)。损伤主要位于小脑、锥体外系。震颤型脑瘫多由锥体外系损伤及小脑损伤引起,临床上有两种类型:一是静止性震颤,多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3-5次/秒,随意运动时可以被控制而停止震颤,多见于上肢与手部,出现交替屈曲与伸展动作,也有拇指的外展与内收动作;二是动作性震颤,多由小脑损伤所致,这种震颤是随意性震颤,表现为随意动作是出现震颤,随意运动停止时震颤消失,手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严重越显著,有的患儿有眼球震颤,临床上可用指鼻、跟膝胫等试验检查,有时伴有平衡功能障碍。震颤型脑瘫给儿童带来了危害很大。运动功能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如 3 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等。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等。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有 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 1/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状。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牙齿发育障碍:牙齿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等。
6、肌张力低下型(又称弛缓型);
7、混合型(须注明何种类型混合);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混合型脑瘫指的几种类型的脑瘫症状混合在一起,几种类型体现在一个患儿身上,也就是说,在一个患儿身上要有2 种或2种以上的脑瘫症状出现就可以称之为混合型脑瘫,多为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混合存在。混合型脑瘫给儿童带来了危害很大。运动功能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如 3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等。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等。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有 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 1/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状。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牙齿发育障碍:牙齿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等。
8、无法分类型。
按瘫痪部位分
1、单瘫;
2、截瘫;
3、偏瘫;
4、双侧瘫;
5、肢瘫;
6、四肢瘫;、
7、双重性偏瘫
10脑瘫早期症状编辑本段
脑瘫早期症状
1、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发现有脑瘫的高危因素。如怀孕期感染、风疹、严重妊高症,出生时窒息,早产儿,严重黄疸,出生后颅内出血等。
2、出生后哺喂困难,如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3、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
4、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5、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6、姿势异常。脑性瘫痪患儿异常姿势有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俯卧位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仰卧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关节等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7、反射异常。脑瘫患儿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
mansion88 app 提醒,如家长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筛查诊断,必要时需进行智力测试。
11脑瘫并发症编辑本段
脑瘫并发症
1.智力低下:约有2/3以上患儿智能落后,约1/4为重度智能落后,痉挛型四肢瘫及强直型脑瘫者智能常更差。手足 徐动型患儿智能严重低下者少见。
2.视力障碍:约25%~50%的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如近视、弱视、斜视等。少 数有眼震,偶为全盲。偏瘫患儿可有同侧偏盲。视觉缺陷可影响眼-手协调功能。
3.听力障碍:约有25%伴有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
4.感觉和认知异常: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患儿多缺乏正确的视觉空间和立 体感觉,其认知功能缺陷较为突出。患儿对复杂的图形辨认力差,分不清物体形状与其所处空间背景的关系,对颜 色的辨认力也很差。
5.语言障碍:约1/3至2/3患儿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说成句 的话,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患儿完全失语。手足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患儿常伴语言障碍。痉挛性四肢瘫 、双侧瘫患儿也常伴语言障碍。
6.癫痫发作:至少有10%~40%以上的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癫痫发作,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 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患儿则很少见。
7.口面、牙功能障碍:约有25%的脑瘫患儿伴有吸吮无力,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涎,有些 患龋齿或牙齿发育不全,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多见。
8. 情绪、行为障碍: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脑功能受损有关。大量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脑 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回受损时,可引起患儿情绪异常。患儿常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情感 脆弱、易于激动,有的有明朗感、快活感、情绪不稳定等,手足徐动型患儿较为常见。此外,多数脑瘫患儿表现有 活动过多,注意力分散,行为散乱等。偶见患儿用手猛击头部、下颌等自身伤害的"强迫"行为。
9.骨与关节发育畸形:最常见的上肢畸形有: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拇指 屈曲或可伴有内收以及手指屈曲等;常见的下肢畸形有:骨盆倾斜,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髋内收 ,髋屈曲内旋等,膝关节屈曲,膝内翻,膝外翻,髌骨脱位或半脱位,足下垂,足外翻,足内翻,马蹄足畸形,爪形趾畸形以及脊柱侧凸和椎体形态异常等。
10. 其它:多数患儿有体格发育落后,营养不良且因免疫功能低下,常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患等。患儿因躯体 运动、感觉、智能、语言、情绪、行为等单项或多项缺陷,以致常有学习和社交困难。通常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与 上述并存的相关缺陷相互影响。智能障碍加重语言障碍,各种感觉、认知障碍、癫痫发作、学习困难等又加重智能障碍。
12脑瘫治疗原则编辑本段
脑瘫治疗原则
1、早发现、早治疗。越早越好,不仅能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还可防止肌腱挛缩和骨关节畸形等继发症,减轻致残率。
2、家长参与康复疗法。脑瘫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为保证患者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必须让家长学会并参与部分常用的康复方法。
3、康复、教育与游戏玩耍相结合。小儿时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互相结合有助于身心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药物疗法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
1、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每次0.1g/1片,每日三次,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
2、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如古立西(脑酶水解片),每次1-2片,每日三次;螺旋藻片(胶囊)每次1-2片每日三次。
3、充多种维生素,如21-金维他,每次1片,每日1-2次。
4、条件的医院的可交替选择如下注射针剂(作用与片剂一样):脑活素,脑多肽,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等。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978年由意大利一名外科医生创立并很快在全世界推广。因为大脑皮质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不能控制下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某些神经纤维是造成肌张力增高的主要原因,因而作SPR手术就是运用现代电生理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寻找出并切除这些神经纤维,令过分活跃的反射弧回复稳定,改善痉挛。成功率大约在50-80%。手术后还要进行康复训练和肌力平衡协调训练。该手术的适应症是年龄5-7岁,单纯性痉挛性脑瘫,智力基本正常,肌张力3级以上,有一定的控制运动能力,同时没有肌张力低下、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肉挛缩等情况。
中医药疗法
1、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
2、按摩疗法;
3、药疗法。
家庭康复训练
1、持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系统开始语言训练,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2、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已经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3、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4、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5、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中心参加游戏和活动。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1.手术
2.矫形器
3.水、电、光、声疗法
4.语言、交流的治疗
5.运动功能的治疗
6.ADL训练
脑瘫患儿的心理治疗
(1)倾听和理解也是脑瘫患儿的心理治疗。医师只有具有深刻的同情心和科学的好奇心时才能做到耐心地听、注意地听。所谓理解是指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来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患者的内心体验,对自己困难所持的态度,还有那些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言外之意”等。通过深入的交谈,如能发现心理障碍的促发和影响疗效的因素(尤其是心理社会方面的),这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真诚的理解则可以帮助患者接受患病的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共同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2)安慰、鼓励和保证是脑瘫患儿的心理治疗。安慰要做到真诚才起作用。不要让患者感到是敷衍和礼仪性的;也不要言过其实,让患者感到虚伪或有被疏远和冷落、凄凉之感。鼓励和保证要做到实事求是,首先要接受康复治疗尚有许多困难这一事实,但又要有勇气和疾病作斗争。研究康复治疗及疗效情况,尽量改善生活质量。保证不能过头,不能实现的保证有时会给患者造成无望感。
13脑瘫生活训练编辑本段
脑瘫生活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根据日本康复医学会总会的意见,狭义的ADL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进行自身照顾活动,如进食、更衣、整容、入厕和入浴;以及移动活动如床上改变体位,床椅间转移,步行等。广义的ADL还包括与ADL相关的一些活动、如家务活动、交通工具运用等。
人们在ADL中,均具有以下共同的基本动作,如移动体位,独坐,坐着进行上肢和手的活动、站立、行走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在进行运动康复时,促使上述运动功能的恢复,也需同时进行ADL训练,ADL训练使患者在现实生活环境里,把学到的上述各种动作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既能使两者的康复疗效相互促进,也使患者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目的。当前,ADL训练已列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目标。对脑瘫患儿的康复也不应忽视ADL训练。
14脑瘫预防措施编辑本段
脑瘫预防措施
脑瘫是由于患儿在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小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不正常。
由于肌肉变得僵硬或松软,无法完成正常儿童应有的随意、正常的动作,同时还可能伴有智力、视力、语言、学习等障碍。脑瘫不管是对孩子本身还是家庭,影响都是很大,所以对于脑瘫预防是关键。
怀孕前
健康状况不好时不要怀孕。
怀孕前对妇女进行风疹免疫。
怀孕后
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
保证营养,防止早产。
避免不必要的服药。
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婴儿出生后
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
鼓励母乳喂养,为婴儿进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
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发烧病儿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
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如果腹泻持续2天不止,要去医院。
对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应注意脑部病变。
15脑瘫注意事项编辑本段
脑瘫注意事项
用药
(1)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服用,彼此可产生相互作用,有时可使其中一种药物降低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和四环素族合用,其抗菌效力不及单独使用。土霉素等肠道杀菌药与整肠生同时服用,会使整肠生失效,因为整肠生是一种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丛失调。因此若要一次同服数种药物时,应经医生或药剂师指导,以免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失效。
(2)掌握用药剂量:用药一定要按剂量,超量服用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引起死亡。如老年人和小孩不注意退烧药物的剂量,可因出汗过多而使体温骤降,引起虚脱。
(3)注意服药方法:服药除了要注意时间、次数外,尚须注意方法。绝大多数药物是采取吞服的,但有些药物如酵母片则宜嚼碎后吞服。又如硝酸甘油片宜舌下含服,这样可以不通过肝脏的破坏而保证药效。首先在明确诊断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用药。症状往往是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随便用药会掩盖症状,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
饮食禁忌
饮食也是很重要的,小儿脑瘫的身体各方面都无法与常人相比,在饮食上也要与常人有一定的区别,良好的饮食对治疗有着不错的辅助效果,而不当的饮食会导致小儿脑瘫的病情更加严重,出现一些严重的。
1、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
2、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
3、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4、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5、不要过多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