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了解黑色素瘤症状 时刻观察皮肤变化

了解黑色素瘤症状 时刻观察皮肤变化

  黑色素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叶,是一种产生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在儿童中很少见,多发于成年人,我们要更多了解该病的症状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多数恶性黑素瘤均起源于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约40%~50%发生于色素痣,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观察皮肤的变化。

  黑色素瘤的症状分类介绍

  一、袭性皮肤恶性黑瘤

  1、表浅扩散型恶性黑瘤由

  Paget样原位恶黑发展而来。此时在原有稍隆起的斑片基础上。出现局部浸润、结节、溃疡、出血如图2所示。该型黑瘤较雀斑型发展快,经过一段辐射生长期 后即转入垂直生长期。其5年存活率约70%。

  2、雀斑型黑瘤

  由恶性雀斑样痣发生侵袭性生长而来,故常见于老年人,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约占头颈部黑瘤的50%。病变大体上呈圆 形,直径通常在3~6cm或更大,轮廓不规则,扁平状。颜色可由浅棕色至黑色,或黑色病变中夹杂有灰白色或淡蓝色区域。随着病程进展,病变中出现单个或多 个黑色结节如图1所示。该型黑瘤,初期呈辐射性生长,最终才进入垂直生长期,有些根本不进入垂直生长期。故较晚发生转移,转移多倾向于局部淋巴结。其5年 存活率可达80%~90%。

  二、原位性恶性黑瘤

  又称表皮内恶黑,指恶黑病变仅局限于表皮内,处于原位阶段。

  1、肢端雀斑样原位黑素瘤

  发病可能与外伤有关。其特点是发病于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围无毛部位,特别好发于足跖。此瘤在原位生长时间较短,很快发生侵袭性生长。早期表现为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斑,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如病变位于爪甲和甲床,则表现为纵行色素带。

  2、浅表扩散性原位恶黑

  又称Paget样原位恶黑。以中老年患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非暴露部位。损害较恶性雀斑样痣为小,直 径很少超过2.5cm,常误诊为痣细胞痣。通常皮损稍隆起,外形不规则或边缘呈锯齿状。有的部分呈弧形。其特点是色调多变而不一致,黄褐色、褐色、黑色, 同时混有灰白。如发生侵袭性生长时,其速度较恶性雀斑样痣迅速得多,往往在1~2年即出现浸润、结节、溃疡或出血。

  3、恶性雀斑样痣

  又名Hutchinson雀斑,常发生于年龄较大者。几乎均见于暴露部位,尤以面部最常见,极少数也可发生于非暴露部位。 本病开始为一色素不均匀的斑点,一般不隆起,边缘不规则,逐渐向周围扩大,直径可达数厘米,往往一边扩大,而另一边自行消退。损害呈淡褐色、褐色,其中可 伴有暗褐色至黑色小斑点。据统计,一般恶性雀斑存在10~15年,而面积达4~6cm。以后才发生侵袭性生长,因此在很多病例,尤其是面部的损害发生侵袭 性生长者往往很慢,常常在发生侵袭性生长前,患者即因其他原因而死亡。

  三、特殊类型的黑瘤

  1、毛痣中的恶性黑瘤

  30%~40%的儿童黑瘤源于巨毛痣。表现为巨毛痣中出现结节和溃疡,并有颜色改变。因此,对先天性巨毛痣应密切观察或做预防性切除。

  2、维增生性黑瘤

  好发于头颈部,呈结节状生长,约2/3病例无色素沉着。其特征是,少数黑瘤细胞位于大量的纤维组织之中,预后较差。

  3、发病灶不明的黑瘤

  该型黑瘤找不到原发病灶,黑瘤仅在区域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被发现。其预后与原发灶明确并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无显著差别。

  4、端雀斑样痣型黑瘤

  发病可能与外伤有关。其特点是发病于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围无毛部位,特别好发于足跖。临床上类似于雀斑样痣型黑瘤,但侵袭性更强。 以黑人和东方人较为常见。早期表现为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斑,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如病变位于爪甲和甲床,则表现为纵行色素带(图4)。

  5、色素性黑瘤

  较为少见,在Giuliano等(1982)报道的2881例黑瘤中约占1.8%。病变通常呈结节状,缺乏色素,常被延误诊断,预后较差。

  6、性蓝痣

  更为罕见。由蓝痣细胞恶变而成。常见于女性臀部。其明显的特征是,即使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仍可生存多年。

  温馨提示

  一旦出现运动黑色素瘤症状,患者应该予以重视,及时查找原因,以便控制疾病的发展和防止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