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诊断肝硬化是患者朋友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诊断与治疗的关系密切,可以说诊断的准确性决定了治疗的难易程度,所以想要尽早治愈肝硬化的患者就必须要知道诊断方式,帮助自己的治疗能够顺利的进行。
诊断肝硬化的检查方法
1、各种辅助检查
免疫功能改变;超声显像可发现肝区声像图的典型变化及脾肿大、肝门静脉扩张、腹水等门脉高压症表现。失代偿期肝硬化有明显症状表现和肝功能异常,诊断不困难。代偿期肝硬化诊断有困难时可进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
2、肝纤4项血清学检查
即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其中2~3项有显著增高,可考虑早期肝硬化的可能。
3、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多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早期肝硬化比较突出的是蛋白方面的异常,如白蛋白减低,球蛋白升高,血中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
4、体格检查
早期肝硬化在体格检查时,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部分亦可触及肿大的脾脏。
5、肝组织学检查
肝硬化有纤维隔形成且小结节性或混合结节性增生者可通过此项检查确诊;亦可了解肝纤维化的程度,可鉴别诊断酒精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以及是否伴有活动性肝炎。
利用超声如何诊断肝硬化?
超声诊断肝硬化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为临床主要的检查手段。但肝硬化的成因、类型、程度不同等可造成肝硬化的影像表现不尽相同,对于非典型肝硬化易出现漏诊,超声检查单项指标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所以超声诊断肝硬化只能供临床参考。
超声表现形态大小正常或左叶略大,包膜增厚,呈细波纹状或锯超声表现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或左叶略大,包膜光整,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匀或均匀,肝静脉变细或走行改变、迂曲,胆囊正常或胆囊增厚、毛糙,门静脉>1. 3cm,脾脏厚度>4. 5cm。病理结果提示小结节型肝硬化。
本组病例共同点是肝包膜描述正常,众所周知肝包膜异常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包膜的通常分为五个等级,声像图呈白线条样回声,连续性好为0级;肝包膜轻度增厚,用3. 5MHz探头不易检出为Ⅰ级;肝包膜稍增厚,细水纹状,欠平整,超声测值>2mm为Ⅱ级;肝包膜明显增厚,显示小结节状或节段状不连续为Ⅲ级;肝包膜明显增厚,回声增强,呈轻度波浪状,凹凸不平为Ⅳ级。肝包膜0级和Ⅰ级时在普通超声诊断仪即非高频探头的超声诊断仪很难区分,几乎表现正常。早期小结节型肝硬化肝包膜可仅表现为Ⅱ级或Ⅲ级,往往达不到Ⅳ级。
肝包膜达到Ⅳ级后影像学诊断比较容易,但对于处在Ⅱ级和Ⅲ级的肝包膜部分超声医师不予重视。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超声仪器探头频率的限制使肝包膜细微改变显示不清晰;2)超声医生对肝包膜Ⅱ级及Ⅲ级诊断标准认识不清晰;3)对早期肝硬化导致肝包膜轻微异常认识不清晰。因此造成肝包膜正常的假阴性,从而干扰肝硬化的诊断,造成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