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淋巴结核简介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简介
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西医则指,人体内有专事于清毒杀毒从而保护血管,组织的淋巴系统,遭遇来自体内外无法清除杀灭的毒菌,凝聚和集结于肌表组织形成的毒瘤。
2淋巴结核症状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症状
多在颈部一侧或双侧长出疙瘩,逐渐长大,不痛不痒,推入滑动,无明显压痛,如身体抵抗力低则逐渐增大,皮肤发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脓液,中医称之谓“老鼠疮”。反复溃烂少,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
3淋巴结核病因病理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病因病理
淋巴结结核发病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结核肝菌通过上呼吸道或随食物在口腔及鼻咽部尤其是扁桃体腺引起的原发灶上感染。后沿淋巴管到达颈部浅深层淋巴结。各部位多为单侧性淋巴结。受累咽部。重发病以上吸收后受累淋巴结核仍继续发展形成冷脓肿或溃疡。
另一种是原发结核感染后血中结核杆菌随血行进入内侧颈淋巴结,引起颈淋巴结核;还可以从腰腹部淋巴感染,然后汲及深部淋巴结群继发感染,在颈淋巴结结核发病中较为常见。
4淋巴结核疾病分类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疾病分类
结核病一般按部位及脏器命名。淋巴结核根据发病部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颈部淋巴结核
这是淋巴结核中最为常见的,女性多于男性。据日本资料统计,男性以30岁年龄组最多,女性以50岁年龄组最多。发病部位以右侧为多见。西医认为,本病多因结核杆菌经口腔(龋齿或扁桃体)侵入,由淋巴管到达颌下或颏下淋巴结;亦可因肺、肠结核病灶经血液扩散所致。中医认为,本病为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脾虚生痰。肝郁则化热,痰热互搏,敬于颈项之脉络,而成瘰疬。亦因素体虚弱,肺肾阴亏,致使阴亏而火旺,痰火凝结而成瘰疬。
2.腋窝部淋巴结核
本病临床较少见。病人往往主诉腋窝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就诊;也有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腋窝部或胸壁上部有钙化灶。
3.腹股沟部淋巴结核
腹股沟部淋巴结肿大,多来自下肢或外阴部的外伤。但是,结核菌向全身播散,偶尔也可发生。开始可为仅伴有轻度疼痛的肿胀,如不积极处理,则可自溃。
4.腹部淋巴结核
一般由于全身播散或在肠结核的基础上,相继出现腹部淋巴结肿大。在主诉中,过去可能没有任何消化系统症状,肺部也未发现病变是常有的。也有包括过去曾有肠结核症状,或者是因为治疗肺结核,早已接受化疗者。
5.肺门淋巴结核
当机体尚未产生变态反应时,肺内初感染原发灶中结核菌借淋巴流侵入所属淋巴结。从肺门到纵隔有许多淋巴结。病势进展时,纵隔淋巴结也相继发病,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干酪化,从肺淋巴结流借肺门纵隔淋巴结,最后多从右静脉角淋巴流入肺静脉内,故结核菌随其易于流入血流。因此,肺门淋巴结核是处于容易发生潜在性菌血症的状态。
5淋巴结核疾病诊断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疾病诊断
根据结核病接触史、局部体征,特别是已形成寒性脓肿或已溃破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时多可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作胸部透视明确有无肺结核。结核菌素试验能帮助诊断。
如仅有颈淋巴结肿大而无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晚期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豆渣样或稀米汤样脓液,最后形成一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慢性溃疡。;溃疡边缘皮肤暗红,肉芽组织苍白、水肿,上述不同阶段的病变可同时出现于同一病人的各个淋巴结。病人抗病能力增强和经过恰当治疗后淋巴结的结核病变可停止发展而钙化。
6淋巴结核诊断依据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诊断依据
(1)颈侧部淋巴结肿大,结节状,无痛。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2)初期为孤立结节,较光滑,可活动,以后结节融合成块,不规则,活动度差。肿块可形成脓肿,有波动感,破溃后可形成窦道,随皮肤下部潜行,经久不愈。
(3)分泌物稀薄,常含有干酪样物,创面肉芽不健康。
(4)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5)有些患者可有肺部等结核病史或病变。
(6)取病变组织进行PCR检测,可呈阳性结果。
(7)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7淋巴结核发病部位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发病部位
淋巴结核根据发病部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颈部淋巴结核:这是淋巴结核中最为常见的,女性多于男性。据统计,男性以30岁年龄组最多,女性以50岁年龄组最多。发病部位以右侧为多见。 2.腋窝部淋巴结核:本病临床较少见。病人往往主诉腋窝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就诊;也有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腋窝部或胸壁上部有钙化灶。
3.腹股沟部淋巴结核:腹股沟部淋巴结肿大,多来自下肢或外阴部的外伤。但是,结核菌向全身播散,偶尔也可发生。开始可为仅伴有轻度疼痛的肿胀,如不积极处理,则可自溃。
4.腹部淋巴结核:一般由于全身播散或在肠结核的基础上,相继出现腹部淋巴结肿大。在主诉中,过去可能没有任何消化系统症状,肺部也未发现病变是常有的。也有包括过去曾有肠结核症状,或者是因为治疗肺结核,早已接受化疗者。
5.肺门淋巴结核:当机体尚未产生变态反应时,肺内初感染原发灶中结核菌借淋巴流侵入所属淋巴结。从肺门到纵隔有许多淋巴结。病势进展时,纵隔淋巴结也相继发病,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干酪化,从肺淋巴结流借肺门纵隔淋巴结,最后多从右静脉角淋巴流入肺静脉内,故结核菌随其易于流入血流。因此,肺门淋巴结核是处于容易发生潜在性菌血症的状态。
8淋巴结核传播途径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传播途径
一、原发型
颈淋巴结结核是原发感染的一部分。结核菌通过上呼吸道或随口腔及鼻咽部,最常见的是扁桃体,引起原发病灶;感染沿淋巴管到达颈部浅、深层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耳前、后淋巴结等都可被累及。原发灶虽然已经逐渐吸收,但淋巴结结核仍然继续发展而形成冷脓肿或溃疡。
二、继发型
颈淋巴结可能在原发结核感染后血型播散的过程中受到感染,播散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往往是双侧的。也可能从胸和腹部结核通过淋巴径路延及颈深部淋巴结群。
以上二者中以继发感染较为常见。人体免疫力因为营养失调等遭受削弱是引起颈淋巴结结核的重要因素。口腔继发性的化脓感染对颈淋巴结结核的发作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9淋巴结核治愈标准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治愈标准
治疗后,肿大淋巴结消失或消除,伤口愈合,无并发症。
10淋巴结核 临床表现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 临床表现
起病时症状轻重不一,有的病例无症状或偶尔被发现。开始仅有轻度的淋巴结肿大,孤立而无粘连按之可以滑动;无压痛和全身毒性症状,可以自行消散。如病变恶化,则淋巴结继续肿大,由于淋巴结周围炎症使数个淋巴结粘连,形成不规则的肿块,按之不能滑动。可有酸胀或疼痛感,有时并可影响颈和肩部的运动。后期因干酪样坏死而逐渐软化,形成冷脓肿,局部皮肤可呈红紫色、发亮,稍有疼痛,并有波动;终至破溃成溃疡,排除黄棕色脓液,中间夹有干酪样物。有时可伴有周身毒性症状如低热、盗汗、倦怠、厌食、消瘦、贫血等。幼儿患者的毒性症状更加显著,甚至影响发育。如果治疗不彻底,往往引起反复发作,窦道可自行闭合,但并非真正愈合,以后又可以出现分泌物。当机体免疫力增强时就自行愈合,最后局部引起广泛疤痕收缩。
11淋巴结核治疗方法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治疗方法
现代针灸治疗淋巴结核,始于本世纪20年代[1],亦使用灸法。自50年代起报道迅速增加,早期采用火针、针挑法、截根术等法,以截根术较为盛行,有人曾对133例用此法治疗之患者,作为期2年另4个月的随访,发现远期效果明显[2]。近年来,加然抗结核药物已广泛应用,但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并未见减少,穴位刺激方法亦有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王乐亭老中医,用6寸金针为主,辅助火针和灸肘尖之法,治疗淋巴结核效果明显[3],说明对传统方法的挖掘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据多年来治疗例数在100以上的临床文章统计,在3488例中,其总有效率在 83.6~100%之间。
挑治
挑治治疗(1)取穴
主穴: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督俞、膈俞、3焦俞、肾俞、厥阴俞.
配穴:天井、肩井、臂3、气海、缺盆、少海、极泉.
(2)治法
每次选主穴1穴(双侧),配穴据不同发病部位酌选.操作方法有两种.一为划拨挑刺法:令病人取俯式坐位,常规消毒,以2%普鲁卡因溶液作穴位局麻,取消毒3 棱针,刺2~5厘米深,在感觉达到肌膜层时,将3棱针上下划拨3~5次或更多些,划拨幅度0.5~1.0厘米,患者应感到麻木或轻微疼痛,随即起针,在针眼上敷以消毒纱布并固定.此法适于本病结节型早期.2为切割挑刺法:穴位消毒局麻后,用手术刀切开皮肤1.0厘米长,深度至皮下,再刺入挑针,挑出白色纤维组织少许,并割断,缝合切口,盖以敷料.此法适于晚期病人.割刺用于主穴,配穴可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穴位轮用,10 次为一疗程,停针3~7日,再作下一疗程.一般须20~25次.
(3)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肿大的结节全部消失或缩小到0.05立方厘米以下,且变硬,或溃破疮面愈合,显效: 肿大的结节消退2/3以上,或溃破疮面愈合2/3以上;有效:病情减轻,但未达显效;无效:无改善或恶化,共治疗2585例,基本痊愈1372例 (53.2%),显效618例(24.3%),有效487例(18.7%),无效108例(3.8%).本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以侧颈部和锁骨上窝病变效果较好,颏下及腋下效果较差。
火针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肩井、天井、手3里、足3里、4花穴、结核点.
阿是穴位置:患处(下同).
4花穴位置:即膈俞、胆俞4穴之总称.
结核点:大椎旁开3.5寸.
(2)治法
每次主穴必取,配穴取2~4穴.阿是穴即患处用火针法,先在酒精灯上将针烧红,直刺淋巴结核,如为肿块结核型,可于最早出现或最大的结节肿块,上中下各刺1针,刺入核心,快入急出;如肿块已化脓未溃破,用粗火针直刺病灶中心,使脓液尽快排出;如已溃破者,在破口周围0.5厘米处,用火针浅围刺;如形成瘘管时,取适当粗细之火针刺入管腔,深度以不伤及正常组织为限.如果淋巴结肿大成团,可在肿块周围刺灼,针刺正常距离为1~2厘米. 火针每周1次,连续4~12次为一疗程.配穴,采用针刺法,平补平泻,隔日1次.对已液化、干酪化破溃或形成瘘管的淋巴结核,可配合火针用药捻治疗:即以火针刺入形成孔道后,待脓汁排出,即选合适之药捻放入,外盖消毒纱布,据分泌物多少,每日调换,药捻制备,将陈醋和猪胆汁各500毫升,盛入搪瓷盆中,煮沸成粘膏状,然后放入红花5克、轻粉2克,混合揉匀后搓成长2~5厘米,如火柴棒粗的药捻,阴干后放入装有漳丹的容器内配.。
(3)疗效评价共治651例,基本痊愈483例,显效65例,有效67例,无效为36例,总有效率为94.5%。
金针
(1)取穴
主穴:曲池、臂臑.
配穴:肘尖、阿是穴.
肘尖穴位置:屈肘时,鹰嘴突起之尖端。
金针治疗(2)治法:主穴用透刺法,用6寸长之金针(可用不锈钢毫针代替),针尖蘸少量经灭菌之甘油,从曲池穴,沿皮下对准臂臑(不得偏离)透刺.患者宜双前臂曲肘拱胸,针体与上臂沿长线呈45度角速刺入穴0.2~1.0厘米,然后退到皮下继续推进,当针尖透达臂3 时,患者应有胀重感,然后医者左手抚按曲池穴周皮肤,右手以拇指指甲反向刮动针柄6~9次,以患者有热胀感为度,留针15分钟后,再刮针1次,局部红肿热痛用泻法。
局部肿硬不红不痛用补法.用捻转补泻,针体捻转须达180°.留针15分钟再捻转1次,共留针30分钟.对病程日久肿硬不消或脓肿欲溃未溃者,用火针,法同前,腋窝部淋巴结核久治不愈者,灸肘尖穴,无疤痕着肤灸3壮,上述方法除火针每周1次外,均为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3)疗效评价:共治200例,以类似前述标准评价,基本痊愈45例(22.5%),显效48例(24.0%),有效100例(50.0%),无效7例(3.5%),总有效率为96.5%。
12淋巴结核宜忌事宜编辑本段
淋巴结核宜忌事宜
淋巴结核患者,治疗时应该坚持按时用药,不能随便停药,保持乐观情绪,节制性欲,平时应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高的食物,蔬菜,水果!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休息,勿过度疲劳。
淋巴结核淋巴结核者适宜服用高蛋白饮食和含钙丰富的食品,如:肉类、家禽、鱼类、蛋类、豆制品及奶类,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病灶修复
提高能量供给。病情严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能量消耗。食欲欠佳,应以少食多餐方式供给高质量的软食或流质食品。病情缓解后,应适当增加能量供给。
宜吃新鲜瓜果蔬菜等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含有多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食品;宜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和豆类食品。
如有贫血发生,应注意补充肝类、动物血、蘑菇、绿叶蔬菜、红枣、木耳等食物。
淋巴结核不会通过唾沫和飞沫传染,但为了安全,你吃过东西不要让其他人吃了!
中医认为,瘰疬病起不外乎气郁、痰凝、血瘀、正虚,故宜吃些具有化痰去瘀、软坚散结,或滋阴清热、益气扶正作用的食物。
忌吃烟酒,忌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忌吃动火伤阴、炙焯厚味之物,忌吃发物。正如《千金要方》所告诫:“凡项边腋下先作瘰疬者,宜禁五辛酒面及诸热食。”在用药时有些禁忌,如:不能吃青皮红肉的热带鱼,不能饮酒等。淋巴结结核患者要严格遵守“早期、规律、全程、联用、适量”的十字治疗方针。
不宜食用过多的脂肪,脂肪来源以植物油为佳。
淋巴结核:田螺壳炒黄研成粉,用芝麻油调匀敷患处,日换一次,连用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