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退行性变因素
脊柱退行性变就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脊柱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改变。通俗说法就是脊柱老化。颈椎可能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退行性变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从20岁左右就开始了,退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有人给40—49岁的人拍颈椎片时,发现 50%以上都有退变,而60岁以上者几乎100%都有。退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变日积月累,最终发展成骨刺、椎间盘突起等,就会出现头痛、头晕、肩膀痛及手指麻木等症状。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等也是退行性变的结果。腰椎间盘突出伴随的症状一般是手麻木和上肢的反映迟钝,腰、背、下肢疼痛,骨性关节炎则多为膝关节疼痛和行动困难等。脊柱退行性变猪猪要的因素是年龄因素。另外遗传、内分泌、免疫等因素也影响退变进程。
(1)全身因素
全身因素中最明显的是年龄因素,另外遗传、内分泌、免疫等因素也影响退变进程。
1)年龄因素
年龄增长是退行性变的主要因素。出生时纤维环的含水量约80%,髓核为90%;30岁后两者变为70%及75%,以后纤维环保持约70%的水分,髓核则渐渐接近纤维环的水平。
除水分外,椎间盘尚含有胶原纤维及蛋白多糖,其中约15%为胶原纤维。椎间盘的胶原纤维主要为Ⅰ型、Ⅱ型及Ⅸ型,Ⅱ型含水能力强,随着年龄的增长,Ⅰ/ Ⅱ 型的比率增加。蛋白多糖的含量也下降,成分改变,椎间盘弹性降低。髓核与纤维环的比率减少,界限不清,椎间盘纤维化,不能将所受重力均匀地传导给周围的纤维环,减振的能力也下降。
脊柱退变的另一个表现是椎体边缘骨赘增生。年龄越大则骨赘的出现率越高。 Schmorl及Junghams检查1万个尸体脊柱,在20岁以前者未发现有骨赘,21~30岁者11%有骨赘,31~40岁者36%,41~50岁者 78%,51~60岁者93%。曾昭荣(1982)统计31~40岁者x线片骨赘出现率为67.3%,41~50岁者95.7%,50岁以上者100%。另一组统计男性50岁者90%有骨赘,女性65岁者80%有骨赘。以上统计表明年龄越高则椎间盘退变越重,其骨赘的出现率也越高。
2)内分泌改变
女性腰椎退行性滑脱远较男性多,可能与老年内分泌改变有关。
(2)局部因素
生活习惯、职业训练、损伤、脊柱曲度的改变等,都使各椎间盘及椎体受到不均的应力,受力较重处退变早而明显。
1)腰椎的运动轴偏向椎体的后部,而椎体的后面又有椎弓分担应力,故椎体前缘及两侧骨赘增生重。而在腰椎的后方骨赘则明显少于椎体前缘与两侧。
2)脊柱生理弯曲离重力轴线较远的节段,退变重而骨赘明显,脊柱的颈1、胸1和腰1离重力中心线较远,其凹侧骨赘发生机会多,而胸12腰1和腰5为重力线通过处,骨赘的发生率亦低。如天津统计142例腰椎侧位x线片,腰1有骨赘者97例,腰,只72例。
3)当脊柱生理弯曲失常时,骨赘容易发生在凹侧受力的边缘,以分担应力并增加稳定性。如脊柱侧凸患者的顶椎凹侧,其骨赘发生早而明显。
2脊柱退行性变保健
(1)适时休息,定时改变姿势,注意保暖,避免阴冷潮湿环境。局部可做热敷、理疗、按摩。
(2)适度锻炼,疼痛改善后,尽早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使其肌肉增强,减轻症状。
(3)睡硬床板。
(4)应注意腰背部保护,避免弯腰搬运重物,工作时可用腰围或宽腰带,保护腰背部肌肉。
(5)服用一些钙剂药物。
(6)定期去医院复查,防止病情发生恶化。
3脊柱退行性变过程
过程的变化
人的生长发育要经历从幼年到成年再到老年的过程,一般在20岁左右发育成熟 。这时,人体各个零部件(组织、器官等)也都发育成熟,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负荷过重,它们就会一步步走向衰老,就是这样。
注意
颈椎可能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退行性变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从20岁左右就开始了,退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有人给40—49岁的人拍颈椎片时,发现50%以上都有退变,而60岁以上者几乎100%都有。退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变日积月累,最终发展成骨刺、椎间盘突起等,就会出现头痛、头晕、肩膀痛及手指麻木等症状。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等也是退行性变的结果。腰椎间盘突出伴随的症状一般是手麻木和上肢的反映迟钝,腰、背、下肢疼痛,骨性关节炎则多为膝关节疼痛和行动困难等。
4脊柱退行性变颈椎退行性变
(一)椎间盘变性阶段
颈椎间盘的退变从20岁开始。椎间盘的纤维环变性造成椎节不稳,这是引起与加速椎间盘髓核退行性变的主要因素。由于椎间盘整体的退变,颈椎稳定性下降,如果此时颈椎受到外伤、长期的劳损、环境刺激等因素情况下,就会发生颈椎病。所以,我们要从年轻时开始就要很好地保护颈椎,避免颈椎加速退变。
(二)骨赘形成和韧带变性阶段
1、骨赘(骨质增生)的形成
由于椎间盘的退变,椎间盘内压升高,椎节失稳和颈椎应力分布不均与颈椎平衡改变,源于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化,就会出现骨质增生。在骨赘的机化期,通过使用颈通颗粒等阻断这种退变过程,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骨质增生的发生部位,多见于颈椎的两侧钩突,其次为小关节边缘及椎体后缘,后期可开展到整个颈椎。
2、韧带的退行性变
颈椎的韧带退变实际上是随着椎间盘的退变相伴而生的。当椎间盘退行性变后,颈椎处于失稳状态,韧带就会代偿性变化,继而出现增生、肥厚、变性。颈椎韧带的退变,在颈椎病中主要是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韧带的退变第一会限制颈椎的活动,出现局部僵硬等症状,第二是增厚的韧带会压迫神经和脊髓,影响椎动脉血流量。并发生继发性椎管狭窄。
(三)颈椎体退行性变阶段
颈椎受损,致使骨膜上下出现血肿,这个时候纤维母细胞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中,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如此反复刺激,可在同一颈椎出现新老病变并存现象。随着血肿的机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出于椎体前缘的骨赘(骨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骨质增生的原因。骨赘的形成可以视为椎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能起到稳定椎节、避免异常活动和增加负载平面的作用。但是如果骨赘朝向椎管、椎弓根发展,就会构成脊神经或硬膜囊的压迫,产生不同程度神经压迫症状。
(四)颈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阶段
椎间盘、小关节、椎体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架结构,以稳定椎体间的关系,其功能是三位一体的。当椎间盘退行性变或椎体间关节受到损伤后,小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出现病理性改变,关节囊变得松弛,导致关节突半脱位,形成损伤性关节炎。由于具备的变性,椎间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椎间孔的前后径及椎体上下间隙变小,刺激和压迫脊神经和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脊神经功能。由于脊柱呈垂直状排列,越是下位的椎体关节,负重越大,因此也越易受累,也最早发生退变。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颈椎4-7最容易发生病变。
随着颈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小关节、钩椎关节以及其它结构的正常关系也发生改变。
(1)椎间孔上下径变窄
由于椎间盘退化变窄,上下椎体接近,故椎间孔的上下径变窄。
(2)椎间孔前后径变窄
由于颈椎的小关节面具有自前上向后下倾斜的解剖特点,故当椎间盘变性时,上面的椎体即沿着这个斜面向后滑而发生半脱位,造成椎间孔前后径变窄而压迫神经根,同时椎管前后径亦变窄而压迫脊髓,又由于椎间盘各部的变性程度不一,左右上下压缩变扁的情况不尽相同,可以出现椎体偏歪旋转,棘突也相应地表现出左右偏歪。
椎管狭窄指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所引起的神经根、脊神经等压迫综合征。大多因骨性椎管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椎间盘突出以及感染、肿瘤等所致的椎管狭窄。
(五)退行性椎管狭窄阶段
1、椎管狭窄的分类
按照受累的部位,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两种。局限性狭窄是指一个或一个节段的部分狭窄;广泛性狭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节段的狭窄。局限性又可以分中央型、侧隐窝型及神经根型狭窄。按照病因可以分先天性及继发性两种。
2、退行性椎管狭窄的病理变化
(1)中央型椎管狭窄
主要是椎板和黄韧带增生肥厚及椎间盘退行性变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所致。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即为绝对椎管狭窄。
(2)侧隐窝型椎管狭窄
正常人侧隐窝一般在5mm以上,如果小于2-3mm,临床有政治者,即可诊断。另外还可以看到关节突增生,骨赘形成,椎管呈三叶样改变。
(3)椎间孔狭窄
标准的ct上可以看到椎间孔狭窄。
5脊柱退行性变腰椎退行性变
腰椎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而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无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的活动和超负荷的承载,使腰椎加快出现老化,并在外力的作用下,继发病理性改变,以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内的髓核突出,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腰椎的退行性变包括以下内容
1、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
2、椎间盘髓核的退变。
3、软骨终板的退变。
4、腰椎体的退行性变。
5、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
6、黄韧带的退行性变。
7、其他韧带的退变。
8、骨赘形成(或者称为骨质增生、骨刺)。
9、椎管的退行性变(退行性椎管狭窄)。
6脊柱退行性变定义
退行性变,就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脊柱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改变。通俗说法就是“脊柱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