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乙型肝炎调理气血,重在凉血活血
调理气血包括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等,而重点在于凉血活血。肝炎疫毒病邪留于血分,日久必致血滞不活,进而结淤。慢性乙型肝炎应用“乌蛇蟾蜍汤”二号处方凉血活血药有三大优点:与其他药配伍能搜剔出血分毒热,和酸甘寒药相伍更得益彰:首先凉血活血药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可抑制变态反应,对降低球蛋白和浊度异常有良好的作用。其次对预防肝硬化有好处。最后调理气血,凉血活血与扶正培本药合理配伍,不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且活血化淤药能清除免疫复合物,活跃微循环,改善肝细胞供氧状况,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扶正培本药则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与代谢,从而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
总之,根据乙型肝炎疫毒之邪的特性,治疗病毒性肝炎当以解毒为重点,既重视清热毒,又重视调理气血,凉血活血。病程较长者应分析脏腑、阴阳、气血受损的情况予以调整,配伍凉血活血、护阴柔肝、顾护脾胃等法则,倘若通过化验病毒在体内增殖显著、转氨酶明显增高时,通常不宜应用大剂健脾补气之品,更要避免温燥伤阴。当病毒DNA多聚酶降至正常,HBeAg从阳转阴,而抗HBe尚未出现时,则可适当加用补气健脾、益肾温阳之品,如黄芪、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等,有利于抗体的出现。
2、治疗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期,以清肝利湿为先
慢性活动期常表现为黄疸加深,恶心欲吐,脘痞腹胀,纳少便溏,肝功能明显异常。此时病理以湿热为主,病变重在脾胃肝胆,治疗首先以清肝利湿着手,邪毒去,湿热清,则诸症自除。常用夏枯草、黄芩、黄柏、栀子、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田基黄、蒲公英、平地木等清肝利湿之品。黄疸明显者,加茵陈、鲜大麦苗等;黄疸日久不退者,加青黛、明矾;大便秘结者,加用生大黄通腑,即使大便正常者,通便也有利于邪毒的排出;转氨酶升高者,重用垂盆草、夏枯草、蒲公英、鸡骨草、山豆根等;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呈“大三阳”者,加贯众、桑椹子、大青叶等;湿重者,常用车前子、滑石、泽泻、茯苓、猪苓、厚朴等淡渗分利。同时强调清肝解毒时苦寒不可太过,中病即止,适当配以健脾助运之品。并提醒注意利湿之品也不可久用,因为慢陛肝炎活动期因邪毒耗伤阴津,有阴伤倾向,过分利湿可加速阴伤。另外,活动期也不宜用补益之品,特别是表现为腹胀便溏等湿困脾阳之证时,不可误认为脾气不足,误用补脾壅滞之剂。对于当归、白芍、枸杞子等阴柔之品也不宜过早投施,以免邪恋不去,病情缠绵。
3、 治疗乙型肝炎治疗诸症状,用药需随机变通
慢性肝炎证候变化多端,除乏力、纳差等一般症状外,还有胁痛、腹胀、黄疸、出血等,慢性肝炎中出现的这些证候,病久人络通常多选用“乌蛇蟾蜍汤”二号处方:若疏之不应,则改“乌蛇蟾蜍汤”二号处方养阴柔肝法,用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生地黄等加减。腹胀属脾虚不运的以补气健脾为主,枳术丸为常用方,趋于臌胀者,则以春泽汤为主健脾利水,常用鸡内金、莱菔子粉、沉香粉吞服,或用皮硝、丁桂散敷脐以消胀。对于黄疸多属湿热所致,常用茵陈四苓汤或栀子柏皮汤加减,面色黧黑、状若黑胆者,用仲景硝石矾石散,此外秦艽、青黛等药退黄也每每应效。出血多由本病后期肝肾阴伤、营热不清、络脉受损,常用千金犀角散合泻心汤加减,其中犀角打粉或水磨,生地黄鲜者打汁效果尤佳,同时还常加青黛、明矾、秋石等以加强止血之功,三七粉、云南白药对各种出血均有效。
4、治疗乙型肝炎慢性迁延期,以健脾养肝为要
慢性迁延期表现为全身乏力,右胁隐痛,头晕目眩,口干,少寐,面色少华等一派肝脾两虚之症状,多由湿邪困脾、阳气受损,或湿热久羁、热盛伤阴,或过用苦寒化燥、肝阴受劫。此时正虚是主要矛盾,必须以补气健脾、养肝柔肝为其治疗原则。补气健脾以参苓白术散为主;养阴柔肝以一贯煎加减,或用归芍六君子加减。用健脾养肝之品时必须注意补气健脾,不可过于温燥,否则会重伤其阴,而在养肝柔肝之际也要注意不可过于滋腻,以免碍脾伤胃,阻滞气机。治疗时必须掌握好补气与养肝的轻重主次,脾气虚为主,重在补气健脾,用参、芪、苓、术。肝阴伤为主,重在滋养肝木。慢性肝炎后期,“穷必及肾”,每有肾精受损的表现,此时补肾应以平补肾精为主,常选用何首乌、枸杞子、肉苁蓉、菟丝子等药,对于大温大热之附子、肉桂等则不宜使用,恐伤阴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