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

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免疫固定电泳法实验检测M蛋白并讨论此方法对骨髓瘤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40例被建议做免疫固定的患者用Sebia电泳仪测血清M蛋白。结果 40例标本中有25例患者免疫固定电泳出现重链伴轻链成分,经25例患者病历的调查发现其中18例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源于前B细胞的骨髓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恶性浆细胞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名副蛋白,M蛋白。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IgG、IgA、IgM、IgD、IgE、游离轻链(Kappa或Lamda)及游离重链等7型 。电泳后,它可呈现出一条有特征性的带(M)。骨髓瘤的患者多以骨病、肾病等继发病就诊,常被误诊为骨折、肾小球肾炎等疾病。据不同医院统计资料分析,误诊率可达54%~69.1% ,个别医院甚至高达100% ,误诊时间短则数月,长则年余,因此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本实验旨在说明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

  1.2 方法 加样:取血清10μl点样(配套的点样梳)于pH8.8、0.1的琼脂糖凝胶板(2人份或4人份)上加样5min,在20W的恒定电流下进行直到42Vh 为止,20℃恒温由Peltier系统控制(约9min)。加抗血清:在每份标本的6个电泳区域上各加固定溶液40μl,抗IgG、IgA、IgM、抗 κ、λ(游离和结合)型血清各25μl。然后由机器进行孵育、烘干。染色:先用pH8.8的碱性溶液冲洗胶板3min,然后用紫酸染色,用1‰冰醋酸褪色,烘干。接着又染色,褪色,再褪色,烘干。完毕后观察结果。

  2 结果

  应用HYDYASYS电泳仪对40例血标本进行免疫固定,其中25例出现重链伴轻链成分。收集此25例的病历其中18例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3例拒做骨穿未确诊,2例确诊前转院,2例尚未确诊。25例患者的免疫电泳分型结果见表1。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细胞无控制地积聚的肿瘤。对于多发性骨髓瘤而言有3项实验室检查具有诊断意义:①证实有高浓度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轻链的存在。②发现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多15%;或有骨髓瘤细胞(幼稚浆细胞)存在。③ 骨骼X线检查证实有溶骨性病变存在。凡有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及上述二项阳性即可排除其它疾病而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其典型表现是骨痛、肾功能损害、贫血及出血现象、高粘滞血症等。其中骨痛是此病最常见症状,此因骨髓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淋巴细胞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激活破骨细胞,造成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而引起。以骨痛为主诉的患者约为65%,在整个病程中出现骨痛者高达88% 以上。但是,能够引起骨痛的疾病很多如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骨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但这些疾病均不能引起M蛋白的出现。骨髓瘤患者的骨骼X线一般表现为弥漫性骨质疏松,基质出现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以颅骨最为典型 。但对于早期或慢性进展性骨损害来讲,X线并不是一种灵敏的方法 ,况且约35%的患者并不是以骨痛为首发症状。因此X线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不具特别意义,而对于分泌型的患者来说其基本发病机制就是骨髓中单克隆恶变浆细胞无节制增殖,浸润,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损伤正常组织,因此免疫固定必显示某种单克隆成分过高。本组4例患者并未出现骨损伤但免疫固定电泳出现异常的球蛋白沉淀线,经骨穿后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据报道少数患者出现局部或泛发骨质硬化对这种病例诊断,免疫固定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不少患者以肾脏病变为首发表现,如大量蛋白尿、尿素 氮及肌酐升高而就诊于泌尿内科。本组3例患者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而收住泌尿病房按肾小球肾炎治疗。后经我科建议,做免疫固定,出现单克隆M蛋白,配合骨穿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延缓或阻止患者由前期进入临床期,为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本组还有2例以心脏病就诊,经长期各项检查未查出原发病,后经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带,免疫固定IgGκ型。后诊断为大量轻链沉淀于心肌引起心肌淀粉样变 导致的心脏病。

  骨穿虽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但因它是局灶性病变,一次骨穿很难查出瘤细胞,况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少部分患者的瘤细胞形态极不典型,很难用常规检查方法证实为骨髓瘤细胞,而做免疫固定  就比较简单方便,而且容易判断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发生率随年龄增大有增高趋势,且病死率高达40% 。在我国日趋老龄化的同时,快速准确地诊断显得日益重要。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