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的治疗,当分辨寒热虚实而施治。实热者治当凉泻。虚寒者治当温补。但皆当调和脾胃,降逆为治。嗳气,膨胀和胀气是难以缓解的,因为绝大多数的这类主诉或者是起因于不自主的吞气症,或者是起因于对正常量气体的过度敏感,所以必须设法减少吞气,而吞气症可能为流涎过多所致,所以这种人必须戒除诸如咀嚼口香糖或吸烟之类的习惯,对可能引起反射性流涎过多的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以及可能引起恶心或反射性流涎的疾病进行治疗。如果嗳气与饮用含硫酸盐饮料或抗酸剂有关,则应停用。应避免食用含有不能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对乳糖耐受不良的患者在饮食中应剔除含乳的食品。
1、寒性
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受纳水谷并运化精微。若脾胃阳虚,寒气客于胃,则纳化失职,其气厥逆从下而上,出于口而为嗳气。呕吐泄泻,脘腹疼痛,畏寒不渴,宿食不化,嗳气频频,喜唾涎沫,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治则:温胃散寒。方用理阴煎。若胃虚气滞,用十味保和汤;如胃寒、饮食不易消化,用养中煎、理中丸。
2、热性
过饮则脾湿,过食辛热油腻之物则生痰,痰火客于胃府,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致使脾胃之阴阳升降失调,而为嗳气。面赤而热,胸隔膨闷,口干唇燥,渴不欲饮,咳吐热痰,时嗳热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治则:清气化痰。如胃有痰火,星夏栀子汤。如属肺气不降者,用苏子降气汤。
3、虚性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因致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以嗳气不除。面黄肌瘦,心下痞硬,饮食不化,时时嗳气,大便秘结。舌苔浊腻,脉象弦虚。治则:补中降逆。如胃虚,用旋复代赭汤;若胃虚挟痰,用和胃二陈煎。
4、实性
伤于饮食,损及脾胃,宿食不化,食积壅滞,阻塞气机,胃气上逆,逐为嗳气。胸脘痞满,腹胀而痛,宿食不下,嗳气吞酸,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治则:和胃消食。若胃有宿食,保和丸、曲术丸。
对反复嗳气的机制应加以解释和证实。当吞气症令人烦恼时,以生物反馈和放松疗法反复训练患者进行更有效的吞咽和咀嚼以阻断吞气-不适-嗳气-缓解的循环。
很少有良好对照的研究证实,任何药物均具有确切的疗效。一种能驱散小气泡的药---二甲硅油曾经掺入多种制剂中,各种抗胆碱能药也被使用过,但疗效相差甚大。一些消化不良和餐后上腹饱胀的患者服用抗酸剂有益。而对西沙比利(餐前30分钟10~20mg注意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促进胃排空并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主诉肛门排气量多的人可予以同样的措施治疗,以尽量减少肠内气体量。粗糙食物(如麸,欧车前草籽)可以加在食物中试图增加结肠转运率,但对某些患者,可能反而使症状加重。活性炭有助于减少气体和由氢化硫产生的难闻的气味。然而,它会污染衣服和口腔粘膜,有时难以使用。
总之,功能性胀气,膨胀和肛门排气症状呈间歇性,慢性过程,治疗只能使其部分缓解。重要的是要让患者相信这些问题并不损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