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动脉,是指主动脉和由主动脉发出的大血管,如颈动脉、肾动脉等。
大动脉为什么会硬化?
大动脉硬化的机制很复杂,尚未完全弄明白。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 这是个不可改变、与生俱来的因素。但遗传下来的是易患动脉硬化的倾向而非动脉硬化本身。目前认为,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是后天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与先天的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对于有遗传背景的人,若能积极进行有效的干预,可延缓大动脉硬化的进程、减轻大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
●年龄 这也是个不可改变的因素。衰老在动脉硬化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 所谓"危险因素",指的是一些可促进大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不利因素。如肥胖、运动少、摄入食盐过多、吸烟、喜食肥腻厚味、酗酒等均与大动脉硬化有关。显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我们避开这些危险因素。
●疾病的影响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衰、肾衰等疾病,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加快、加重大动脉的硬化进程。故防控这些疾病对防控大动脉硬化是十分有意义的。
大动脉硬化三大危害
大动脉硬化的危害着实不小,主要是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高低压的压差加大:
1.可促成单纯收缩期性高血压;过高的收缩压增加心脏射血阻力,久而久之可发生心脏肥厚、扩大,心力衰竭;过高的收缩压还可增加肾小球内的压力,损害肾小球,损害肾功能。
2.过低的舒张压会减少组织器官的供血,尤其是心脏。
3.压差过大造成的血压剧烈波动会损伤动脉壁,特别是血管内皮,从而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膜下的形成与发展;血压大幅波动带来的冲击还可损伤已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使之破裂并诱发血栓形成,进而可引起中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等。
可以看出,大动脉硬化可以促进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衰、肾损害等的发生和进展。而一旦患上这些疾病,又会使大动脉硬化更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二者之间存在有互相促进、恶性循环的关系。
控制危险因素,善待你的血管
控制大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减体重肥胖者减体重有利于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和血压,从而可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大动脉的顺应性。
运动 临床长期观察表明,经常运动者的大动脉僵硬度低于不运动者;在已有动脉硬化的患者,适当的体育活动可减低动脉僵硬度。有一项研究证明,每天走路或慢跑30~40分钟,坚持3个月可明显改善颈动脉的弹性。
低盐饮食很重要 吃盐多不仅升血压,而且还会加速血管老化。而短期或长期限盐均可改善动脉血管的弹性。
戒烟 已知在香烟中含有一种叫做"甜毒素"的物质,可快速诱导蛋白质糖化,其中包括血管壁中胶原蛋白的糖化。
限制饮酒 试验表明,少量饮酒有利于改善动脉弹性,而酗酒却会促进动脉硬化。
有效治疗相关疾病,打断恶性循环
有效地治疗可加速大动脉硬化的疾病,是延缓动脉硬化的又一项重要措施。这些疾病主要有:
高血压 血压升高时血管壁平滑肌在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收缩、张力增高,管壁的僵硬度必然会增加。长期患高血压病的患者,其动脉血管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表现为管壁的厚度及硬度增加、管径加大。因此持久有效的降压以降低血管壁的张力,阻止血管壁结构的改变是很重要的。
血脂紊乱 上个世纪的研究就已证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动脉弹性降低,而且血胆固醇水平越高血管壁的僵硬度越大。
糖尿病 广泛的动脉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大特点。健康人在衰老过程中,血管壁内和心肌中的胶原蛋白糖化进展缓慢;但在糖尿病患者中这种过程却明显加速。糖化后的胶原蛋白分子互相交叉联结弹性尽失,且难以降解,最终导致无弹性的胶原蛋白在组织中的堆积和心肌与血管壁的僵硬。
心力衰竭 心衰时神经内分泌及许多细胞因子被广泛激活导致血管壁张力增加与管壁结构的改变。
肾衰竭 糖化物质不能从肾脏清除,在血管壁中积累,促进了动脉硬化。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的大动脉僵硬常更为显着,这可能与患者并存有较多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以及往往并存有大动脉的粥样硬化、钙化有关。
总之,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肾功能不全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可抑制或延缓动脉硬化
已有很多实验证明,以下药物有助于防治大动脉硬化。
●降压药物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长效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如培哚普利、氯沙坦、氨氯地平等。
●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辛伐他汀等。
●亚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基或二硝基异山梨醇酯。
●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等。
●拮抗胶原蛋白糖基化的药物,如氨基胍、溴化苯醯基噻唑啉等,正在试验观察之中。
因此根据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这些药物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当前应对大动脉硬化的主要方法是: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大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以防患于未然
防治有关疾病以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
关注医学研究的新成果,采取有益于防控动脉硬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