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和血红素蛋白中血红素分子的降解代谢产物。正常人体每天约产胆线素280克,其代谢的中心环节主要是在肝脏内。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增高,使皮肤、巩膜、粘膜等被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在1.0毫克/100毫升以下,当超过2毫克/100毫升时,临床上出现黄疸。若血胆红素的浓度已超过正常范围,而临床上未表现出黄疸,称为隐性黄疸。
黄疸是肝功能不全的一种重要的病理变化,但并非所有的黄疸都是肝功能障碍引起的,例如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黄疸是一系列一种常见体征,并非疾病名称。
凡能收起胆红素代谢障碍的各种因素均可形成黄疸。根据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因胆红素排泄的通道受阻
使胆小管或乱细胆管压力增加而破裂,胆汁中胆红素返流入血而引起的黄疸,称梗阻性黄疸或肝后黄疸。
2、因红细胞大量破坏
网状内皮系统产生的胆红素过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因而引起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异常增高,称为溶血性黄疸或肝前性黄疸。
3、因肝细胞功能障碍
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下降所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称为肝细胞性或肝原性黄疸。
在诊断时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并与假性黄疸相区别。假性黄疸常见于服用阿的平的患者,进食过多胡萝卜、南瓜、西红柿及柑桔等食物,但血清胆红素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