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各型病毒对肝脏的影响及引起的肝炎症状相似,但不同肝炎的传染途径不同。病毒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病原体。
详细介绍肝炎的病因与病理
甲型肝炎
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它不引起肝脏的慢性病变,危险性相对较小。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与不正确的食品加工、接触患病家庭成员、在日托中心共享玩具、生食在污染水中生长的贝类有关(如发生在上海由于生食毛蚶而引起甲肝流行)。
乙型肝炎
是传播最为广泛的病毒性肝炎。病毒可由母亲在婴儿出生时及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传给孩子。病原体也可在成人及孩子间相互传播而感染整个家庭。乙肝病毒也可通过性接触、输血、及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针头而传播。大约有1/3的乙肝病例不能确定感染来源。
多数乙型肝炎病人可以完全恢复,只有少数病人不能摆脱疾病,并发展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可能是病毒携带者,也就是说,即使他们的自觉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仍可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只有1%或2%的病人死于此病。
丙型肝炎
一般通过血液或污染针管传播。尽管丙肝引起的症状很轻或根本没有症状,20%-30%的慢性携带者在10年内进展为肝硬化。本病可以通过输血传播,但新近开展的检查方法已使这类病例大为减少。约1/3病人的感染途径不祥。
丁型肝炎
只出现在已感染乙型肝炎的病人中,并有使病情加重的趋势。它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或通过性接触传播。此型肝炎在五型病毒性肝炎中最为少见,但也最危险,因为同时有两种疾病在起作用。
戍型肝炎
与甲肝类似,本病常通过污染的粪便传播,并且不会导致慢性肝炎。此型肝炎的危险程度比甲肝略高,特别是对妊娠妇女。
酒精、中毒及药物相关性肝炎:可以引起与病毒性肝炎相同的症状及肝损害。这类肝炎并非由入侵的微生物所致,而是由长期过量饮酒,摄入环境中的毒物或误用某些药物引起。
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经过可表现为多种类型
乙肝病毒感染后,可呈亚临床感染状态或急性乙肝发病,90%以上感染者迅速康复,成为有乙肝免疫力的健康人。
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为病毒表面抗原长期阳性(可能终生阳性),但肝功能长期正常,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他们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无区别,但部分人可能在青年或中年时转化为慢性肝炎。
慢性乙肝,在中国约有2000万人,表现为反复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但大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少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肝硬化和肝癌,平均高发年龄为40-50岁,由少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病人转化而来,病死率高。
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多从慢性乙肝病人经治疗转化而来,表现为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水平低下,病情长期稳定,具有和健康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乙肝病毒携带者均具有传染性,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方可造成传染。乙肝是经血传播疾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伤口进入机体而造成感染,不会通过正常的呼吸和消化道传染,不经血液的一般接触也不会造成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