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关于急性肝炎的病因分析

关于急性肝炎的病因分析

  急性肝炎是临床上的常见肝病之一,急性肝炎的病因很多,多数患者不清楚自己的患病原因,在治疗过程中也有可能因此错过治疗时机,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急性肝炎的病因介绍吧。

  1、甲型肝炎病毒被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仅引起肝细胸轻微损害,在机体出现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后,肝脏出现明显病变,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甲肝病毒HAV通过被机体的免疫反应所清除,因此,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译】: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或病毒性携带状态。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一般认为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但乙肝病毒HBV基因会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染色体中,可能产生远期影响。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机体一系列免疫应答所造成,其中以细胞免疫为主。特异性抗体与循环中的相应抗原及病毒颗粒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并经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循环中的某些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小血管基底膜,关节腔内以及各脏器的小血管壁,而引起皮疹,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等肝外病变。受染肝细胞被杀死,乙肝病毒被保护性抗体(抗-HBs,尤其是抗-前S2)所清除可导致感染终止。

  3、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研究表明HCV进入体内之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浆中HCV浓度约为100—100000000/ml。病毒血症间断地出现于整个病程。在第一周即可从血液或肝组织中用PCR法检出HCV RNA。第2周开始,可检出抗HCV。少部分病例感染3个月后才检测到抗HCV。由于缺乏适当的细胞培养体系,HCV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目前研究认为HCV致肝细胞损伤有丙肝病毒HCV直接杀伤作用、宿主自身的免疫,细胞凋亡等因素的参与,其中免疫应答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故HCV感染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改变,如胆管病理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似;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

  此外HCV感染后易慢性化,超过80%的HCV感染者转为慢性化。

  4、对丁型肝炎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HDV与HBV重叠感染导致HDV大量复制,明显多于HDV与HBV联合感染者。HDV对肝细胞具有直接致病性,乙型肝炎伴有HDV感染,尤其以二者重叠感染者,肝细胞损伤明显加重。

  5、戊型肝炎病毒可能主要经口感染,再由肠道循血运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增殖复制后排到血及胆汁,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有无肝外复制暂未获结论,实验还表明,肝脏病变主要为病毒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介导肝细胞溶解。

  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HDV与HBV联合感染或重叠感染可加重病情,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尤以HDV重叠感染于慢性乙型肝炎者。HAV或HBV重叠感染也使病情加重,甚至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1.酒精性肝炎发病机制

  酒精通过多种机制造成损伤,大致分为两种独立的但相互有关联的途径,包括酒精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和有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激活、免疫介导机制、纤维生成造成的间接损伤。叠加在这些肝细胞毒性机制之上的是酒精摄入损害了肝脏再生。

  2.药物性肝炎

  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肝脏造成损伤,引起肝脏炎症。具体如下:

  ① 药物对肝细胞的直接损害,使肝血流量下降,解毒功能减退,药物清除率下降,促进药物蓄积,毒性大的药物能直接破坏整个肝细胞造成肝细胞坏死,毒性小的间接毒物,可选择性损害胆汁排泌系统。

  ② 药物作为一种半抗原,可与肝内的载体蛋白发生作用而引起药物过敏造成肝细胞损害。一部分人对特定的药物可产生超敏反应。

  ③ 药物中间代谢产物间接损害,有些肝损害是与药物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有关。

  3.感染中毒性肝炎

  各种细菌、真菌和立克次体的肝脏感染,可能对肝细胞或胆管的直接侵犯,也可能是毒性产物引起的。此外,全身感染的过程常引起黄疸或非特异性肝脏生化异常,而其机制还不是很明确。

  温馨提示

  急性肝炎患者早期应卧床休息,因安静卧床可增加肝脏血流量,降低代谢率,有利于炎症病变的恢复,防止发生重型肝炎。随病情进一步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出院后仍应继续休息1~3个月,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后,仍应避免过劳及重体力劳动。

  【参考文献:《肝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