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因此而引起死亡的病例越来越少,但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因腹泻持续不愈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及对智力发育所造成的影响,还是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在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护理方面,存在很多误区,走出误区,才能使患儿尽快康复。
1、 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婴幼儿腹泻的病因较为复杂,除了个别情况属于“生理性腹泻”不需治疗外,绝大多数都是病理性的,这其中少数是由于气候变化、饮食改变、腹部受凉、肠道过敏等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其余均为感染性腹泻。炎热季节(3—9月)细菌性肠炎约占70%,寒冷季节(10月—次年2月)病毒性肠炎约占50—80%。非感染性腹泻只需进行脾胃功能的调理,而感染性腹泻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要有针对性地抗感治疗,不能滥用抗生素。
2、严格控制饮食,保障水分供应
饮食控制包括乳母和患儿二个方面,乳母在此期间应选择相对清淡的饮食,忌食生冷食物;患儿忌食鱼、虾、肉、蛋及水果,以米粉、大米稀饭、烂面条、稀释奶为主。〈4月的患儿,若病程在2周以内,应坚持母乳喂养,超过2周,应改用腹泻专用配方奶粉喂养。在控制饮食种类及数量的同时,要注意保障水分和盐的供应,以防止脱水的发生。腹泻恢复期一般需1周左右的时间,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缓慢恢复至正常饮食。
3、了解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特点,配合医生治疗。
婴幼儿腹泻与成人腹泻完全不同,成人因其胃肠功能发育完善,感染性腹泻抗感染结束后,病情基本就痊愈了。而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感染阶段,应用有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经过化验检查确定感染已被控制(此时可能大便次数和性状仍无改善,这并不意味着治疗无效),即应停用抗感染药物,但这并不是治疗的结束,应及时进入第二阶段,调节脾、胃、肠的功能,直至腹泻痊愈。
4、合理联合用药,提高疗效
由于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胃肠道的消化、吸收、防御功能均未完善,腹泻容易发生且不容易恢复,因此在治疗上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包括保护胃肠粘膜、助消化、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调理脾胃功能、减少肠道渗出等等,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根据病情及病程合理搭配,联合应用。
5、正确选择用药方式,提高药物利用度
由于婴幼儿喂药比较困难,如果药物对胃肠道没有刺激,应尽量奶前喂药,防止奶后喂药呕吐,造成药物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时频繁呕吐,必须采用静脉给药,口服药物只能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加重呕吐症状。给药时机的选择也应引起重视,如蒙脱石散的应用,必须空腹并且需将药物配成悬浊液服用;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必须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止泻药必须在感染已经控制后才能应用。
6、长期腹泻不愈,应合理喂养,增强营养
长期腹泻不愈必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反过来又影响腹泻病的恢复,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长期腹泻的患儿,应加强营养。由于腹泻患儿需限制饮食种类,鱼、虾、肉、蛋等高蛋白饮食均在受限范围之内,建议选用氨基酸营养粉,做为增强营养的代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