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腹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施护

腹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施护

  腹痛的临床辨证,应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病脏腑,在气在血,以及证情之寒、热、虚、实等。 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通”有行气活血之分。应按临证表现,分别采取不同的“通”法,即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

  具体中医治疗方法如下

  1、虚寒证

  证候

  腹痛绵绵,或拘引作痛,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及疲劳后更甚,大便溏泻,兼有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无华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

  甘温益气,助阳散寒。主方:小建中汤。

  (1)在腹痛遇寒而发,故病室庆温暖向阳,多加衣被。尤需注意腹部保暖,可用腹带,护腹保健品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

  (2)注意体温情况,因正气虚弱,机体反应能力低下,即使体温不高,也可能是病情危重,若体温突然升高,是为病情恶化,应及时诊治。

  (3)针灸止痛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天枢、中脘。本证患者多用温热疗法,如艾灸神阙、关元、中极等穴,或腹部热敷、葱熨法、盐熨法,及口服生姜红糖水等,以温中散寒止痛。

  (4)患者以绵绵作痛为主要表现,多喜拥被俯卧,故被服宜柔软。

  (5)若饥饿时疼痛者,可令其稍进热食或热饮,能缓解疼痛。

  (6)饮食以温热为宜,忌食生冷与烈性酒浆,可适当选用姜、葱、芥末、胡椒、大蒜、韭菜等作调料。应指导患者注意饮食调养、多选用温中益气之品,如羊肉、牛肉、南瓜、扁豆、山药、莲子、胡桃、龙眼、大枣、栗子、豆制品、乳类、蛋类等。

  (7)脊柱两侧用梅花叩打,有促进脾胃功能的作用。

  2、气滞证

  证候

  脘腹胀满,走窜攻冲,痛引两胁或下连少腹,胸闷嗳气,得暖气或矢气后痛减,恼怒则痛甚,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方柴胡疏肝散。

  (1)气滞多由情志波动而致气机郁滞。应向患者说明,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减轻疼痛,烦躁恼怒能加重病情的重要性,使其配合医疗护理,保持稳定情绪。

  (2)气遇寒则凝,得热则行。故应注意保温,勿使受凉,使气行而痛减。

  (3)病室温湿度适宜,患者易急躁恼怒,不愿受打扰,故应注意室内安静,治疗和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4)中药和饮食宜偏热服用,或可缓痛。

  (5)气滞腹痛或腹胀者,应忌食南瓜、土豆及过甜之品等易壅阻气机的食物,可用白萝卜、大蒜、韭菜、香菇、柑橘等有行气温中作用之品作为食疗。

  3、血瘀证

  证候

  少腹刺痛而拒按,经久不愈,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涩滞。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

  (1)观察腹部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形状、有无压痛和肿块同腹部的关系等,一般气属无形,血属有形,故血瘀者多有肿块,且固定不移。若肿块变化无常,时大时小,时有时无,可能由气滞引起,需当鉴别。

  (2)腹部多刺痛,患者多喜仰卧,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触动患处。

  (3)如见腹痛呈进行性加剧,疼痛不止,全腹硬满拒按,并伴寒战、高热、或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者,是为危险重症。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切不可滥用镇痛剂。

  (4)此时患者多有恐惧忧伤情绪,需耐心劝慰,消除紧张心理。

  (5)血得热易散,故中药和饮食宜温热为好。

  (6)饮食以易消化之温性食品为主,山楂、酒酿有行气活血功能,可用于食疗。

  4、食滞证

  证候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呕吐,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便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

  消食异滞。主方:枳壳导滞丸。

  (1)应严格控制饮食,腹痛严重者可暂禁食,等疼痛缓解后,先给予素淡流食或半流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若食后不久,即出现脘腹胀痛,可试用探吐法,使患者将胃内积食吐出,或用缓泻剂泻出,可以缓解症状。

  (3)呕吐重者,可针刺内关、合谷。嗳腐吞酸时口含生姜片或咸菜,或可减轻症状。

  (4)做好口腔护理,以淡盐汤漱口。

  (5)鼓励患者食用萝卜、金橘、橘子、苹果、山楂等有宽中理气消食之物。

  (6)可用捏脊疗法,以促进胃肠功能,缓减腹痛。

  温馨提示

  中医认为,腹痛之病因以食积停滞、湿阻脾胃、肝胃气滞以及脾胃气虚较为多见。选用中成药治疗腹胀有独特的疗效。治疗腹胀的中成药主要有消食导滞、燥湿健脾、行气和胃以及补气健脾四类。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