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血性疾病简介编辑本段
出血性疾病简介
出血性疾病指正常止血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异常情况,由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机能障碍所引起的,表现为自发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由于止血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急诊出血的患者更易造成诊断上的疏忽或延误,因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出血患者必需基于对凝血机制的理解。
2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编辑本段
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
以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
不同病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可表现为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紫癜、胃肠道出血、拔牙或外科手术后严重出血、妇女月经量多、产后常有大量出血等。
3出血性疾病病因分类编辑本段
出血性疾病病因分类
根据引起出血的不同机制,出血性疾病可以分为三类:
凝血过程(1)血管因素异常:包括血管本身异常和血管外因素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即为血管本身异常所致。老年性紫癜、高胱氨酸尿症等即为血管外异常所致。
(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改变和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等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增多症等,均为血小板数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型血小板病等为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3)凝血因子异常:包括先天性凝血因子和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两方面。如血友病甲(缺少Ⅷ因子)和血友病乙(缺少Ⅸ因子)均为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所致的出血大多为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
4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编辑本段
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
以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
不同病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可表现为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紫癜、胃肠道出血、拔牙或外科手术后严重出血、妇女月经量多、产后常有大量出血等。
5出血性疾病异常表现编辑本段
出血性疾病异常表现
血小板异常
(一)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法:五期疗法)、白血病、感染、药物抑制等;②血小板破坏过
血小板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血小板消耗过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二)血小板增多①法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②继发性:继发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后、感染、创伤等。
(三)血小板功能缺陷①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性血小板病、原发性血小板病;②继发性:继发性:继发于药物、尿毒症、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凝血异常
(一)遗传性血友病甲、血友病乙、因子Ⅺ缺乏症、凝血酶原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管性血友病及先天性因子Ⅴ、Ⅶ、Ⅹ、Ⅶ缺乏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二)获得性严重肝病、尿毒症、维生素K缺乏及弥散性血管内凝学所致的凝学因子被消耗。
(三)循环中抗凝学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因子Ⅷ抗体、因子Ⅸ抗体、肝素样抗凝物抗凝药物治疗、原发性纤溶及弥散性血管内凝学所致的继发性纤溶。
6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编辑本段
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
病史和体格检查
1、出血倾向持续时间。
2、出血发作的频度和期限。
3、出血的诱发因素。
4、出血的部位。
5、出血发作时患者曾经接受过何种治疗。
6、家族史。
实验室检查
(一)血小板粘附功能:一般用玻璃珠柱法,计数粘附前后的血小板数,算出粘附率。
(二)血小板聚集功能:加入肾上腺素、ADP、胶原、凝血酶、瑞斯托霉素等不同诱聚剂,测定聚集的第一波及释放反应引起的第二波聚集的速度及强度。
(三)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即血清凝血酶原时间,主要测定凝血第一步产物的活性,现已有活化凝血活酶急性出血疾病时间,故此法已较少用。 出血倾向是许多不同疾病及不同出血原因的共同表现。为明确其原因,必须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综合进行分析,既了解病人的过去史,并结合现在出血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其中实验室检查更为重要。
考察出血性疾病的病史,如自幼即有出血,轻微损伤、外伤或小手术后流血不止。应考虑为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成年后出血应考虑获得性为多,需查找原发病;皮肤、粘膜紫癜伴腹痛、关节痛且血小板正常者应考虑过敏性紫癜;皮肤粘膜紫癜、月经量多,血小板计数低则需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女性为多。
体格检查应注意出血的性状和部位。过敏性紫瘢好发于两下肢及臀部,大小不等,对称分布,且可伴有皮疹及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常为针尖样出血点,呈全身性散在性分布。
坏血病表现为毛囊周围出血。遗传性毛细血管扩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7出血性疾病药物治疗编辑本段
出血性疾病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
原发性出血性疾病已补充治疗为主。
继发性出血性疾病以治疗基础疾病为主。
1、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 以床性出血性疾病以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为主如:补充相应凝血因子的浓缩制剂,输新鲜血浆、全血或血小板悬液等,但多次输注可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影响疗效,故仅用于严重持续的出血及手术前、中、后防治出血。
2、止血药物 依据不同病因选用针对性较强的止血药物如血管异常所致的出血,可用维生素C无、维生素P、安络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以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糖皮质激素;肝脏疾病的出血可用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纤溶亢进所致出血可用6-氨基已酸(EACA)、氨甲苯酸( PAMBA),止血环酸等。
3、局部处理 肌肉、关节腔明显出血可用弹性绷带压迫止血,必要时作关节固定以限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