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数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很多垂体瘤患者对于垂体瘤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垂体瘤的病理内容。
垂体瘤大多数为良性腺瘤,少数为增生或腺癌。肿瘤的体积可大可小,嗜酸细胞性或嗜碱细胞性腺瘤体积往往较小,而嫌色细胞性腺瘤则可较大,早期小者生长在鞍内,晚期大者往往向鞍外发展,小的肿瘤常呈球形,表面有光滑的包膜,大者多数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包膜完整,可压迫和侵蚀视神经交叉,下丘脑、第三脑室和附近的脑组织。第三脑室受压后可引起侧脑室扩大和积水。肿瘤偶尔也可侵蚀蝶骨并破坏骨质而长入鼻咽部。若为恶性肿瘤,则癌肿组织可浸润和破坏蝶鞍周围的结构。瘤内可出血、变性而形成囊肿。
光镜下,嫌色细胞性腺瘤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作片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核较小和轻度不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染色淡,可含有细颗粒或不含颗粒而呈透亮状。间质为丰富的薄壁血窦,瘤细胞可沿血窦排列成假乳头状。常可见到出血、囊性和钙化等变化。嗜酸细胞性腺瘤的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呈片状或丛状分布,细胞体积普遍较嫌色细胞者为大,核圆、有核仁,胞浆丰富,内含许多较粗的颗粒,间质中血管较嫌色细胞者少。嗜碱细胞性腺瘤的瘤细胞为多角形或圆形,体积较大,细胞核圆形居中,胞浆丰富,含有许多嗜碱性粗颗粒。此型腺瘤的瘤细胞常易发生空泡状和玻璃样变性(即Crooke′s change)。间质中血管丰富,常呈玻璃样变性,部分腺瘤组织中可含一种以上的瘤细胞称为混合型腺瘤,常见的是嫌色细胞与嗜酸细胞的混合型。垂体腺癌或垂体瘤恶变时,常见瘤细胞较丰富、异形和核分裂,并见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入蝶鞍周围组织,或有远处转移。
电镜下发现生长激素腺瘤及泌乳素腺瘤细胞内颗粒较大,可分二种,一种为颗粒致密型,以泌乳素细胞内颗粒最大,平均直径大约600nm,最大可达1200nm,伴错位胞溢,内质网明显,排列成同心轮(称nebenkem)状。生长激素细胞内颗粒次之,直径多数为350~450nm,两种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均发达丰富。另一种为颗粒稀少型,颗粒小而稀,生长激素细胞内颗粒100~250nm,泌乳素细胞内颗粒卵圆形,长径约250n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细胞呈球形或多角型,核内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基质深,糙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皆丰富,高尔基复合体明显,内含致密型颗粒,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0~450nm。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及促性腺激素腺瘤极罕见。前者颗粒最小,直径约100~200nm,后者颗粒稀少,此二者以往均属嫌色细胞瘤。混合瘤中以多种细胞同时存在为特征。从电镜形态上目前尚难以分别其分泌功能,仅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结合电镜发现,方可识别不同细胞的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