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疾病防不胜防,当我们患上动脉硬化后,应当将注意力会由疾病预防转为疾病治疗,关注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是什么,以及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带着这些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钱水贤教授将为我们做出解答。
mansion88 app 简介
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师,197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1986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擅长肢体动脉瘤(胸腹部动脉瘤),腹部内脏动脉瘤,颈部、四肢部位的动脉硬化闭塞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动脉炎,动静脉瘘,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参加美国血管学学会会员(F.A.C.A),亚洲血管学学会会员,日本血管外科学会和日本血管无创诊断法研究会会员等学术团体,现主要致力于血管腔内微创技术在血管外科的临床应用、糖尿病足和下肢慢性溃疡的治疗和缺血性脑中风的防治。发表论文总数达150余篇。
主持人:钱教授,你好!
钱水贤:大家好!
主持人:目前临床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各异,请您谈一下其诊断的标准。
钱水贤:两年前卫生部就委托我们血管外科参与制定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这个标准去年出台,今年已经实施,内容基本与教科书上描述的规范相同。
其中包括几点
第一,患者发病年龄>45岁,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病变部位以大中动脉为主,其它部位动脉硬化常见于心、脑、肾等动脉。
第二,有临床表现,下肢缺血、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触摸不到,血管内血栓形成或管腔闭塞而产生组织器官缺血坏死的症状;第三,ABI指数(踝肱指数)≤0.9为标准;第四,影像学的诊断依据。标准不一定完善,比如今年我们科室有一个患者才43岁,不仅搭过桥,下肢动脉也放过两枚支架。现在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呈年轻化趋势,所以诊断标准以后还有待继续探讨和修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提高意识和早期治疗,而且需要进行规范化地治疗。
主持人:请您谈谈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该如何有效预防其发生?
钱水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症,其次还有肥胖、糖尿病和不良的饮食习惯。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感染,特别是牙周炎和吸烟等诸多因素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有关。
我个人认为,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现在我国肥胖人群逐渐增多,上海大多数儿童都超重,肥胖在上海已经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重点危险因素,也是独立监测的因素之一。
1990年我在国外第一次发表文章,当时预测我们国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在未来20~30年内会上升。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很低,一年内只见到数例病例,如今在上海三甲医院,一年中治疗ASO病例达到数百例。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大动脉病变,应用大支架的病例超过一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