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是随着近年来各种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出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也越来越长,未治疗患者的生存期约为7-8个月,常规化疗患者约为33-36个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个别患者甚至可存活20年以上。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它是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性疾病。在浆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浆细胞恶变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取代了骨髓中正常的浆细胞,生成了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M蛋白),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使骨质被破坏。
目前,医学界对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辐射接触,职业及环境接触,如:农业、金属、橡胶生产、苯、木材、皮革、纺织工业和石油工业,另外,非职业性暴露,如某些药物,家族和遗传因素以及慢性抗原刺激与免疫功能紊乱等。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男女比例是3:2,在中国发病率高峰在55-65岁之间。
罹患了多发性骨髓瘤以后,最常见的症状是骨痛,占70%—90%。最初疼痛轻,呈间歇性和游走性;晚期疼痛剧烈,呈进行性和持久性。骨痛的部位多发生在下部胸椎、腰椎、肋骨及锁骨。40%—70%的患者在起病时可以发生肾脏损害。另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还可以出现骨骼的肿块,瘤组织多在扁骨,可浸润附近软组织,半数患者可见出现胸骨、肋骨、额骨连接处呈串珠状改变。还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感染、贫血及出血、高粘滞综合症、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神经系统损害、淀粉样变性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