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有哪些是属于心悸的症状 如何治疗?

有哪些是属于心悸的症状 如何治疗?

  心悸的辨证论治

  心悸之证,虚多实少,虽有实证,亦多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类。故临床辩证,首先分清虚实,对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尤应辨明标本缓急,虚实多少。治疗大法;虚证以补气、益血、滋阴、温阳为主,佐以宁心安神;实证可用清火、化痰、行气、祛痰等法,注意勿伤正气;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应立足于虚,不可滥施攻伐。

  心悸之脉,常无定象,或数、或疾、或迟、或促、或弦、或涩、或结、或代。如见散乱无根之脉,多属预后不良。

  心悸日久不愈,发生水肿、喘息、心痛等症,应参阅有关章节,进行辩证论治。凡心悸暴发。或经久不愈,证见汗出、肢厥、脉散乱无根者,多属心阳欲脱或气阴两竭的危候,急需中西结合积极救治。

  1.心神不宁

  主证:心悸、胆怯易惊,坐卧不安,寐中多梦,常易惊醒,饮食少思,舌润苔薄,脉小数或虚弦。

  分析:本证多为心胆素虚之人,突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心神不能自主,而成心悸。胆怯易惊,自然影响睡眠与饮食;惊则脉动而小数,心肝血虚则脉虚弦。

  治疗:镇惊安神,,养血宁心。

  选穴:心俞、厥阴俞、安眠、风府、涌泉、极泉、内关、神门、劳宫。可重用按压后枕神法,按压跟腱镇静法,拿揉颈项养血法,按压四穴宁心法,配用推摩上背益气法。

  2.心血不足

  主证:心悸、失眠、健忘、头晕目眩、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脉细弱。

  分析:心主血藏神,血虚不能养心,故心悸、失眠、健忘;血虚不能上宫于脑,故头晕目眩;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血虚则面色不华,舌之淡红,脉象细弱,亦为心血不足之征象。

  治疗: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选穴:肺俞、心俞、肾俞、安眠、涌泉、极泉、神门、内关、劳宫。可重用推摩上背益气法,揉压心俞益心法,拿揉颈项养血法,按压跟腱镇静法,按压后枕按神法,配用推抚全身滋阴法,按压四穴宁心法。

  3.阴虚火旺

  主证:心悸而烦,头晕目眩,少寐多梦,舌干咽燥,盗汗,腰酸,耳鸣,舌质红,脉细数。

  分析: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以致心火内动,扰乱香蕉神,故心悸而烦,少寐多梦;阴亏于下,则腰酸;阳扰于上,则头晕目眩、耳鸣、舌干咽燥;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征象。

  治疗: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选穴:百会、心俞、肾俞、命门、合谷、涌泉、太溪。可重用推抚全身滋阴法,拿揉颈项养血法,按压跟腱镇静发,配用揉压心俞益心法。

  若心悸甚者,可同取双内关按压1分钟,若咽燥甚,口干苦,甚至口舌生疮者,可同取双合谷,双中冲,以清心火。

  4.心气虚弱

  主证:心悸、气短、自汗、健忘、面色光白、肢体倦怠、舌质淡嫩、脉大无力。

  分析:心气虚弱,鼓动无力,故心悸,气短;汗为心之液,心气不足,则卫气不固,心液不敛,故自汗;心主神志,心气虚则神无所主,故健忘;心其华在面,心气虚则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光白;肢体倦怠,舌质淡嫩,脉大无力,皆为气虚的表现。

  治疗:益气安神。

  选穴:心俞、气海俞、安眠1、安眠2、膻中、关元。可重用推摩上背益气法,按压后枕安神法,配用揉压心俞益气法,按压跟腱镇静法;加用拇指揉压膻中和掌揉关元壮阳法(见发热)。

  若形寒肢冷,心区憋闷或疼痛,为心阳亦虚,可参用心痛治法,以温阳通里。若见心悸,可双手食指同时按压双鱼腰(眶上切迹),以宁心安神。

  对于心悸其他证型的治疗,可选用药物手法辅助,谨慎从事。

  治疗心悸的基本手法

  1、推抚全身滋阴法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者用双掌、掌根或鱼际肌,从双肩开始,沿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路线推至双髋及双下肢后面;当推至跟腱时,转向内踝与足弓直至足尖。

  2、推摩上背益气法两手多指分推上背部,两手握拿背肌;两掌协同,大面积快速摩上背部,以局部温热为度。

  3、揉压心俞益心法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心俞三分钟,亦可重点按揉左心俞穴。

  4、拿揉颈项养血法用多指拿揉患者颈项部,用力适度,拿揉自然,两手交替。

  5、按压后枕安神法患者俯物,医者立于顶侧,两手食指分别自内向外时按压枕骨下缘,反复按压数遍。

  6、按压跟腱镇静法双拇指重叠分别按压患者两侧跟腱,双拇指同压两侧涌泉。

  7、按压四穴宁心法双拇指同时按压两侧极泉、神门、内关、太渊共3分钟。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