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多因分娩时失血耗气,正气亏损,或产时不洁感染邪毒;或产妇元气虚弱,卫外不固,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或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停滞,瘀久化热;或产后血虚,营阴不足,虚热内生等引起。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发热症状予以相应的食疗。
产后发热多因分娩时失血耗气,正气亏损,或产时不洁感染邪毒;或产妇元气虚弱,卫外不固,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或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停滞,瘀久化热;或产后血虚,营阴不足,虚热内生等引起。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发热症状予以相应的食疗。
1、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
①症见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寒战、高热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臭秽,心烦口渴,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用】五味消毒饮等。
②因产后气血虚弱,邪毒直中胞宫,邪正相争,症见高热,口渴汗出,腹痛拒按,恶露色紫黑如败酱,秽臭,甚则神昏谵语,皮肤出斑疹。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用】清热解毒汤
【组成】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丹皮、花粉、地骨皮、大青叶、益母草、赤芍、蒲黄。
③若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清热开窍。
④若有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腔内,或因宫颈口较窄而恶露潴留以致感染发热者,应在药物控制感染同时,以扩张颈管排除恶露、钳除胎盘胎膜,待高热感染控制后,再作必要的刮宫术,以达完全治愈。
2、外感风寒型产后发热
①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扶正解表。
【方用】参苏饮等。
②外感多因产后气血骤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四肢酸痛,无汗或咳嗽流涕等。
【治法】养血祛风
【方用】荆防四物汤。
3、外感风热型产后发热
证见发热,微恶寒,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用】银翘散等。
4、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
证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养血逐瘀,兼以清热。
【方用】生化汤加味。
5、血虚内热型产后发热
①证见产后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眩晕,失眠,盗汗,手脚心热,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数。
【治法】养血清热,补气血,调营卫。
【方用】八珍汤等。
②若见午后热甚,颧红,五心烦热,口渴喜冷饮,便秘尿黄。
【治法】滋阴清热,佐以养血。
【方用】一阴煎。
6、食滞发热型产后发热
多因产后脾胃本弱,恣食肥甘,停积不化,症见胸膈饱闷,嗳腐吞酸纳呆,或脘腹胀痛。
【治法】消食导滞
【方用】异功散。
7、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治法】清热育阴。
【方名】小柴胡汤。
【组成】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用】五味消毒饮等。
②因产后气血虚弱,邪毒直中胞宫,邪正相争,症见高热,口渴汗出,腹痛拒按,恶露色紫黑如败酱,秽臭,甚则神昏谵语,皮肤出斑疹。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用】清热解毒汤
【组成】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丹皮、花粉、地骨皮、大青叶、益母草、赤芍、蒲黄。
③若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清热开窍。
④若有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腔内,或因宫颈口较窄而恶露潴留以致感染发热者,应在药物控制感染同时,以扩张颈管排除恶露、钳除胎盘胎膜,待高热感染控制后,再作必要的刮宫术,以达完全治愈。
2、外感风寒型产后发热
①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扶正解表。
【方用】参苏饮等。
②外感多因产后气血骤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四肢酸痛,无汗或咳嗽流涕等。
【治法】养血祛风
【方用】荆防四物汤。
3、外感风热型产后发热
证见发热,微恶寒,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用】银翘散等。
4、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
证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养血逐瘀,兼以清热。
【方用】生化汤加味。
5、血虚内热型产后发热
①证见产后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眩晕,失眠,盗汗,手脚心热,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数。
【治法】养血清热,补气血,调营卫。
【方用】八珍汤等。
②若见午后热甚,颧红,五心烦热,口渴喜冷饮,便秘尿黄。
【治法】滋阴清热,佐以养血。
【方用】一阴煎。
6、食滞发热型产后发热
多因产后脾胃本弱,恣食肥甘,停积不化,症见胸膈饱闷,嗳腐吞酸纳呆,或脘腹胀痛。
【治法】消食导滞
【方用】异功散。
7、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治法】清热育阴。
【方名】小柴胡汤。
【组成】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