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治顽固性结肠炎? 许多人常因进食生冷、腹部受凉甚至气候变化,出现腹痛、腹泻、腹胀或便秘。大便不规律,或有时一天大便多次,甚至因突发的腹痛、便意找不到厕所而尴尬,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烦恼。患者多处求医均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如用氟哌酸、抗菌优、甲硝唑等,但效果常不太理想。 既然是结肠炎为什么用抗生素无效呢? 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征,它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最新研究表明,可能与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有关。西医对此还没有特效疗法,目前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症状控制不理想,且复发率较高。
近年来,笔者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肠易激综合征的资料,并对以往就诊的“慢性结肠炎”病历进行分类分析,发现在“顽固性结肠炎”病人中,有近80%的病人属肠易激综合征。经对这些患者的病史、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初步摸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的治疗方法。经上千例临床验证效果明显。
具体的方法为: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两大类。 腹泻型: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黏液。腹痛以脐周和左下腹为主,常于排便后缓解。大便为糊状,每次量不多,或仅为少量黏液。治则以疏肝理气,行气活血为主。选用柴胡、白芍、当归、丹参等中药配制成“易激平1号”膏药贴脐治疗,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的特点。
值得提醒的是,要确诊本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先经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特别是40岁以上有便血、下坠等症状的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尤为必要。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或起居不慎,脾胃受损,运化失常,酿生湿浊,下注肠道,腑气不利,气血凝滞,或同时夹瘀夹湿,伤及肠络而引发,还有一部分也与肝胃不和,或肾气亏虚有关。该病病情缠绵,愈后易复发,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研究表明,使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效果较好。
一、菊花30g,白术15 g,防风10 g,甘草10 g,白芷8 g,米壳15g。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 g。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二、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三、苦参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6g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四、生蒲黄10g,仙鹤草、败酱草、乳香各15g,没药6g,煅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先煎),赤石脂10g(先煎)。将上药煎成200ml药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
五、以壁虎研末合白及,煎成粘性汤液保留灌肠,每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另将壁虎、白及各半研粉装入胶囊,每次2~3粒,于灌肠间歇期服用,1个疗程结束后再服胶囊2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他西药。
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