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生长发育往往较同龄儿慢,且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如何及早
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应从小儿出生的一刻起就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早就医。如果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小儿生长发育障碍,为家庭和社会分忧解难。以下为小儿生长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1)围产期:是指从妊娠28周至婴儿出生后7天。这一时期是保护胎儿和新生儿的正常发育,降低生产前、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促使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出生后常规体检根据有无心脏杂音和口唇紫绀可以判断小儿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此时,最常发现的心脏病是心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及其他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此期胎儿
离开母体转为胎外生活,机体内发生了巨大的生理变化,全身各系统脏器的功能从不成熟到初建和巩固。正常新生儿在此期的发病率很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死亡率和患病率较正常新生儿更高,如动脉导管未闭、单心房、单心室、大的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等患儿存在喂养困难,容易感冒或肺炎等,体检可以发现有心脏杂音,应及时诊断。
(3)婴儿期:从出生后28天到1周岁称为婴儿期。这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第一
个高峰阶段。在1岁时体重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身长为出生时的1.5倍。因此,此阶段必须给予足够的营养,在6个月后,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而后天的免疫力还很弱,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难于喂养,抵抗力更差,极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在诊治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应注意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
(4)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称为幼儿期。此期较婴儿期生长发育速度稍
慢,但中枢神经系统迅速发育,免疫力仍低下,易患各种传染病。因此,此期要及时预防接种各种疫苗。只要没有严重的脏器衰弱和过敏表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应接种各种疫苗,增强抵抗力。
(5)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周岁称为学龄前期。此期孩子生长发育减慢,但语
言和动作模仿能力增强,有很强的求知欲,自身免疫力提高,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病情在此期可以被发现,是手术纠治心脏畸形的较好时期。
(6)学龄期:从6周岁到12周岁称为学龄期。此期除生殖系统外,全身各系统
发育逐渐成熟,大脑的形态和结构发育已基本完成,是增长智力努力学习的好时期。此期,小儿生活好管理,耐受手术的能力明显增强,也是先天性心脏病很好的手术时期,但对于一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大的心室间隔缺损和大动脉转位患儿,可能由于存在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手术难度增加,甚至丧失手术时机。
我国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kg,正常范围内最低为2.5kg,最高为4.65kg。出生后最初的3~4天,由于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分及大小便的排泄,食入较少等可以出现生理性体重减轻,体重降低7%~8%左右。如果体重减低超过10%,应注意是否喂养不当,还是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4~6个月体重每周增加150~180g,后半年体重增加约3千克,小儿体重5个月时约为出生时体重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6~7岁时,约为出生时体重的6倍。现将各年龄段体重的大致估算公式列出如下供参考。
1~6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6)
7~12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5)
1岁以后平均体重:
城市小儿体重=[(年龄×2)+7 或8] (kg)
农村小儿体重=[(年龄×2)+6 或7] (kg)
新生儿身高约为50厘米,出生后半年内增长最快,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后半年生长速度减慢,每月平均长1.0~1.5厘米,即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速度减慢,第2年平均增长约10厘米,2岁后每年平均增长4~7.5厘米。一般4~5岁时身高约为出生时的2倍,1岁后的平均身高可用下式估算:[(年龄×5)+80] (厘米)。
一般地讲,病情不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长发育同同龄儿,如无明显生长障碍或特殊情况,可在3岁左右再行手术治疗。因3岁后体重较高,抵抗力增强,对手术的耐受力增强,手术者操作相对容易,手术的成功率增高,而且术后好护理。如果出现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难以喂养,且经常感染,则宜及早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由医生决定何时手术为宜。不要使患儿丧失手术治疗时机。尽早的治疗,可以纠正心脏畸形后促进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有利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