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喜欢宝宝活泼好动,但是由于小孩子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又喜欢模仿,故极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如跌伤、高空坠落、车祸等,常可发生骨折。又因小儿骨骼弹性大,不易折断,且骨骼的新生力和吸收过程均较活跃,骨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大,骨折的愈合速度较快。因此小儿骨折后遗畸形较少见。
骨折是骨和软骨因外伤而失去连续性或完整性。表现为:疼痛、压痛、活动痛;局部肿胀,淤斑;功能障碍;畸形,反常活动(又称假关节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严重者可发生休克。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闭合性骨折,为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另一种是开放性骨折,骨头的尖端穿出皮肤,有伤口,断骨与外界相通。由于小儿不能明确提供病史,有时临床表现不明显而漏诊。故家长需注意小儿不愿活动且身体骨骼有压痛时,均需考虑是否有骨折发生,及时就诊。
骨折处理原则
①威胁生命的紧急情况,积极心肺复苏,抗休克治疗。
②局部伤口处理,马上止血,防止进一步感染。
③骨折固定,减少疼痛,防止骨折端活动;便于搬动;有利于防止休克和骨折周围软组织进一步损伤。受伤部位应进行包扎固定。开放性骨折要先用消毒纱布包扎患处,再用夹板固定。无夹板可用木棍,树枝,竹竿等代替。包扎时,要在夹板上垫以衣服或旧布等软物,以防皮肤受损。要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先绑骨折上端,后绑下端。动作要轻,受伤部位捆扎松紧要适度。
④迅速转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医院急救。
治疗方法
以手法复位,保守治疗为主。在治疗中应及早正确复位,力争采取轻柔的手法及精细的技巧,又要合理而确实地固定。特别对于一些顽皮的儿童要加强护理,以防再骨折。复位后患儿一般用石膏托,管型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固定后应严密观察指(趾)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有麻木感,刺痛,紫绀或发冷等情况,应及早就诊。复位固定后数日内应抬高患肢,防止肿胀。
饮食方面
应适当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海带,虾皮,紫菜,鱼松等海产品;豆制品及绿叶蔬菜等;发酵的面食亦有利于钙的吸收。此外若小儿易反复发生骨折,需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存在,如肿瘤,维生素缺乏及内分泌障碍,骨骼异常等。应及时向医生提供相应病史,及早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