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这与儿童的好动性强、防范意识差以及儿童时期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从组织解剖、力学性能、损伤及愈合特点均与成年人有明显的区别,有密切的关系。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最活跃的阶段,其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从组织解剖、力学性能、损伤及愈合特点均与成年人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儿童骨折的护理应针对其不同于成人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护理人员应熟悉儿童的上述特点,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质量。
1. 儿童骨折的特点
儿童骨折60%~70%为上肢骨折,部位多为腕、肘、肩关节等,其次是锁骨骨折和下肢胫腓骨、股骨骨折等。因儿童骨组织中含有机质较多,弹性和韧性较大,遇到暴力往往折而不断,往往发生裂纹或青枝骨折。另外儿童的骨膜较成人为厚,所以在骨折时往往一侧仍能保持相连,因此儿童骨折后一般移位较少,有助于稳定复位。
2 .儿童骨折急救护理要领
在儿童骨折急救中,许多人由于没有经验或一时救人心切,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比如:为减轻疼痛,习惯用手揉捏按摩受伤部位,或骨折后随意搬运、止血等不当处理,这样往往会造成比如骨折端刺破局部重要血管以及操作神经等后果,一些重要部位如脊柱骨折,不当的急救操作可使脊髓受损,发生截瘫等严重后果。所以,在儿童发生意外损伤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护理要领十分重要。首先,要判断是否是骨折。骨折后一般表现为疼痛、压痛、活动痛;局部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反常活动(又称假关节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由于小儿不能明确提供病史,有时临床表现不明显而漏诊。故家长需注意小儿不愿活动且身体骨骼有压痛时,均需考虑是否有骨折发生,在判断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应按骨折来处理。
一般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1)局部伤口处理,立即封闭伤口止血,可根据现场情况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做进一步包扎;
(2)开放性骨折要先将患处包扎好(可用清洁、干净的布片),再以夹板固定。无夹板可用木棍、树枝、竹竿等代替。包扎时,要在夹板上垫以衣服等软物,防止皮肤受损。同时要注意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先绑骨折上端,后绑下端)。如遇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将骨折端放回伤口内,以免将细菌带入伤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应继续保持外露。
(3)迅速转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往附近医院做进一步处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布带、绳索捆扎止血时,必须记录扎带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 h,以免时间过长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每1 h需放松止血带至少5 min。